從1946年到1956年,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同事分析研究了全球近250萬項高水平發明專利,發現所有發明都遵循一個規律。他們認為掌握這些發明過程的規律可以創造和研究更多的發明。從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即“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大量發明中總結和提取它們的創新模式。
TRIZ理論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1946 ~ 1956),建立和完善TRIZ理論系統,以阿奇·舒勒1956年發表的關于TRIZ理論的第一篇論文和阿奇·舒勒、查皮羅提出的ARIZ(發明性問題求解算法)為標志;
②第二階段(1957 ~ 1985年),TRIZ理論在蘇聯不斷推廣、普及和完善,以1961年出版第一本關于TRIZ理論的書《如何學會發明創造》為標志;
③第三階段(1986 ~ 1999年),TRIZ遍布全球,其標志有兩個事件:1989年,阿奇·舒勒在世界范圍內聚集了數十位TRIZ專家,在彼得羅扎沃茨克成立了國際TRIZ協會,1999年成立了美國阿奇·舒勒研究所。
④第四階段(2000 ~ 2008年)全球推廣TRIZ,TRIZ理論不斷完善并應用于非技術領域,其標志是2000年成立歐洲協會(ETRIA),2004年將TRIZ國際認證引入中國。
2.TRIZ理論應用結果
到目前為止,TRIZ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工具,通過學者們的不斷研究,拓展和開拓了TRIZ的應用領域。TRIZ理論的應用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韓國三星、美國福特、波音、中國中興、芬蘭諾基亞、德國西門子等500多家知名企業中,TRIZ理論的應用不僅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大大提升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①福特汽車公司通過研究應用TRIZ理論,發現使用熱膨脹系數小的材料制造軸承,可以更好地解決重載下推力軸承偏擺的問題;
②美國波音公司邀請前蘇聯TRIZ專家對其450名工程師進行為期兩周的培訓,在767空中加油機研發上取得關鍵突破,在競爭中取得成績,擊敗空客公司,贏得空中加油機15億美元訂單;
③某通信公司應用TRIZ理論解決了計算機輔助創新平臺Pro/Innovator 創新中機頂盒的天線連接和電磁兼容問題,不僅縮短了新產品的研發周期,還節省了大量研發資金;
④中興通訊公司對來自研發一線的25名技術骨干進行了為期5周的TRIZ理論和方法培訓,培訓期間有21個技術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實踐證明,企業應用TRIZ理論實施技術創新可提高新產品開發效率60% ~ 70%,增加專利數量80% ~ 100%,提高專利質量;將產品上市時間縮短50%,從而達到提高企業自主性創新能力,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目的。
3.結論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告訴人們創新不是無中生有、隨機的,而是有客觀規律的。TRIZ理論的每一個分析工具和方法都提供了一套解決方案,創新方法就是在這些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提出的,從系統、邏輯和程序上反映了TRIZ的特點。TRIZ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創新方法。它最重要的特點是提高發明或創新問題的可預測性。它在創新方法的系統化上突破了原有的傳統思想和方法,為創新方法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企業導入TRIZ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TRIZ理論的程序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