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系統進化理論
技術系統的進化不是隨機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與生物系統的進化類似,技術系統也面臨著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在TRIZ理論,技術進化系統的S曲線是技術系統從孕育、成長、成熟到衰退的變化規律曲線,主要評價現有技術的成熟度,有利于合理投資和布局。
①嬰兒期:新技術系統剛剛起步,效率低,可靠性差,系統開發緩慢;
②成長期:新系統價值和市場潛力得到認可,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效率和價值提升,吸引更多投資者,系統高速發展;
③成熟期:系統日趨完善,系統性能水平達到最佳,利潤最大且有下降趨勢,研究水平較低;
④衰退期:當技術達到極限時,很難有新的突破,會被新的技術系統所取代。
每一個技術系統都經歷了這樣的四個時期,不斷被新的技術系統所取代,新的技術出現,從而形成了一條圓形的S曲線。
2.矛盾、矛盾矩陣和創新原理
TRIZ理論將技術矛盾分為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當每種技術都有矛盾時,就可以轉化為標準的TRIZ問題。那么TRIZ理論的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解決方案可以復用,結合TRIZ理論的40 創新 原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①技術矛盾
技術矛盾是指當一個特性的改善必然導致系統其他特性的惡化時,兩個參數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技術矛盾。實際問題轉化為技術矛盾后,利用矛盾矩陣可以得到相應的創新 原理。然后根據實際問題,這些創新 原理可以作為啟發,針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從矛盾矩陣表中可以得到所需的創新 原理,可以解決技術矛盾。這是TRIZ理論的程序化之一。任何技術矛盾都可以用矛盾矩陣來解決,解決方法可以按照創新 原理。
②物理矛盾
物理矛盾是指技術系統中的兩個因素對同一性能有完全不同或互斥的要求。物理矛盾的主要解決方法有分離原理、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整體與部分分離:空間分離是指將矛盾的雙方分離在不同的空間,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間分離是指在不同的時間段分離矛盾的雙方,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條件分離是指在不同條件下分離矛盾雙方,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整體與部分分離是指沖突雙方在不同層面上的分離,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
3.物場分析法
物場分析是指從物質和場的角度分析和構建最小技術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是解決TRIZ理論中問題的常用方法。一項技術要想發揮作用,至少應該構成一個最低限度的系統模型,它應該具備三個必要的要素:兩種物質S1、S2和一個場F。
該模型可以解釋為S1通過F作用于S2,S1和S2可以是任何物質,F代表它們的相互作用。通過物場的建立,根據TRIZ理論/的76個標準解,尋求解決方案。標準解分為五類:構建和破壞物場(13個標準解);材料領域開發物場(23個標準解);向超系統和微觀水平(6個標準解);測量和檢測(17個標準解);引入物質或場(17個標準解)。
4、ARIZ
Ariz(發明問題解決算法)是TRIZ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因為有些場景比較復雜,矛盾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和相關組件無法分析明顯的矛盾,不能直接依靠矛盾矩陣和物場分析來解決。我們必須一步一步地分析它們,不斷提煉問題,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是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和重定義的非計算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和逐步轉化,最終解決問題。在ARIZ中,創新問題解決的過程是對問題進行持續描述和標準化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始問題最根本的矛盾是不容易描述的,如果解決方案數據庫中已有的數據可以用于問題,則是標準的解決方案。如果現有的數據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沒有標準的解決方案,需要通過ARIZ算法來實現。
ARIZ算法一般分為幾個步驟:
①情境分析,構建問題模型;
②基于物場分析或分離的問題模型分析原理;
③定義最終的理想解和物理矛盾;
④解決物理矛盾;
⑤如果矛盾無法解決,調整或重建初始問題模型。
下一篇:基于TRIZ的產品概念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