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項發明原理在TRIZ理論為解決技術問題打開了天窗。通常可以用“定義技術矛盾-確定參數-查詢矛盾矩陣-利用發明原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對于更清晰的問題,發明原理也可以直接用于解決技術問題。本發明中原理、原理為:9號,預反應原理;10號,預動作原理;第十一,預防措施原理;13號,反向動作原理。從前三個原理的核心來看,都是針對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些結果、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要采取的措施,而反向動作原理則是改變目前的結構、方向和功能,從而達到目的。
預反應原理是針對一定會發生的某些事件采取的措施,這些事件對系統是積極的或中性的。預反應原理更加強調“預措施后的抵消”。預防措施原理是指針對可能發生的某些不良事件提前采取行動,消除事件造成的危害,更強調“預防措施后消除”。Pre-action 原理是針對某些事件(事件通常是正的或中性的)改變時間、過程和過程順序的措施,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效率,更強調“時間和動作的向前運動”。反向動作原理和前三個原理在字面意思上通常很容易混淆。從具體含義來看,內容大相徑庭。這原理是一個逆向思維的過程。從相反的方向考慮當前的作用、特征、物質和功能,更強調“相反”。
在TRIZ理論的實際應用中,尤其是初學者,很容易將理想性與最終的理想解混淆。雖然人物相似,但意義和內容完全不同。理想度與最終理想解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理想性是一個比值,通過這個比值可以判斷技術系統的狀態和改進空間,最終的理想解是一個“解”,是解決技術系統問題的具體方法或技術系統最理想的運行狀態。當然,最終理想解的理想度是無限的,即有用函數之和是無限的,有害函數是零。第二,他們有不同的出發點和關注點。理想性更多的是當前系統,而最終的理想解更多的是未來系統。
管理矛盾是為了避免某種現象或希望達到某種結果,需要具體行動才能達到,但不知道如何具體行動。比如希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生產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但是不知道怎么實現。我希望通過提高計算機性能來提高企業的效率,增加收入,拓寬業務范圍。這些矛盾叫管理矛盾。所有的人、機器、組織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綜合體,管理矛盾是子系統之間的矛盾。
技術上的矛盾是,如果系統中一個元素的參數提高了,系統中的另一個參數就會變差。比如汽車的速度提高了,汽車的安全性就會降低,這就是同一系統不同參數之間的矛盾。
物理矛盾是指當對系統中的某個參數提出相互對立的要求時,就產生了物理矛盾,即同一系統的同一參數內部的矛盾。物理矛盾通常表現在空間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溫度的溫度等等。
從定義可以看出,管理矛盾是系統之間的矛盾,技術矛盾是系統中兩個不同參數之間的矛盾,物理矛盾是相同參數之間的對立需求。從管理矛盾到物理矛盾,矛盾焦點越來越小,矛盾原因越來越清晰,有利于解決實際技術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TRIZ理論,管理矛盾通常不是直接解決,而是轉化為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通常,技術矛盾表示為“如果...然后...但是……”,而物理矛盾則表示為“對于...應該...對于...應該……”。在技術矛盾的表述中,改進的參數是在“那么”之后描述的目的,惡化的參數是在“但是”之后描述的結果,物理矛盾的需求是在“如果”之后描述的。技術矛盾涉及三個參數,即手段、目的和結果。常見的錯誤是將物理矛盾的參數定義為技術矛盾中的改進或惡化參數。一般來說,系統需要達到的“目的”是通過物理矛盾的“手段”來實現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好的“結果”,也就是說物理矛盾導致技術矛盾的前提條件,而物理矛盾是更深層次的矛盾。管理矛盾通常是模糊的,而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矛盾空間和時間是明確的。
上一篇: 基于QFD和TRIZ的集成現狀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