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典TRIZ理論系統
TRIZ的經典理論體系包括:
①S曲線和技術系統的八大演化規律;
②理想的最終結果(IFR);
③40項發明原理;
④39個工程參數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陣;
⑤物理矛盾和四分離原則;
⑥物場模型分析;
⑦發明問題的標準解決方案;
⑧發明問題解決算法(Ariz);
⑨科學效應和現象知識庫。
TRIZ的九大理論體系在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方面各有千秋。例如:
(1) S曲線和技術系統的這八個演化規律
可用于產生市場需求、預測產品發展方向以做出前瞻性決策、產生新技術、規避專利、制定企業戰略和指導設計活動。
(2)終于明白了明確的方向和立場。
它可以保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遵循目標并得到最終的理想解,從而避免了傳統創新方法缺少目標的缺點,提高了創新設計的效率。
③工程參數
用來提煉問題,描述為技術矛盾或物理矛盾。然后,通過查找矛盾矩陣或應用分離方法,應用創新原理構思問題的求解模型。
④材料場分析方法
通過在系統中建立結構化的問題模型,可以正確描述系統中的問題,用符號語言清晰表達技術系統(子系統)的功能,正確描述系統的構成要素以及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物質場分析方法是基于產品功能分析。通過建立現有產品功能模型的過程,可以發現有害效應、不足效應和過度效應等問題。產品或系統中存在問題的領域就是設計沖突可能存在的領域。
在分析了大量的專利后,Chishul發現如果待解決問題的物場模型是相同的,那么最終解決方案的物場模型也是相同的。發明問題的標準解決方案為由對象場模型描述的標準問題提供了76個解決方案。ARIZ是發明問題求解過程中需要遵循的理論方法和步驟,是基于技術系統演化規律的完整問題求解程序,是一套針對非標準問題的求解算法。
ARIZ的特點:
(1)采用簡化的步驟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可以快速逼近最優解;
②系統變化極小或系統參數不惡化即可消除問題;
③因為ARIZ是基于進化規律的,所以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為了幫助工程師更好地應用效果來解決創新問題,TRIZ創建了知識效果庫。在TRIZ,效果被視為一個“黑箱”系統,沒有內部結構,無法進一步分解,只對特定的輸入產生特定的反應。工程師首先決定創新要求解的函數,然后很容易根據相應的函數選擇想要的效果。由于研究人員往往不熟悉專業之外的領域知識,這種新的組織可以大大縮短搜索效果所需的時間,提高使用效果數據庫的效率。
2.現代TRIZ的發展
TRIZ理論已經發展了50多年。一方面,它自己的理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完善,如工程參數和創新原理的拓展,各種創新軟件的相繼問世和應用,以及一些新工具的出現。TRIZ的應用領域逐漸從工程領域擴展到管理和社會領域。另一方面,TRIZ開始實現與其他理論的整合應用。TRIZ主要解決設計中如何做的問題,但對于設計中做什么的問題卻沒有給出合適的工具。QFD、design for six sigma等人通過一系列分析方法指出了要做什么,但“如何做”是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將TRIZ與QFD、六適馬結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集成應用,可以更好地解決設計問題,實現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