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場景描述
產品與外部環境(可分為用戶和環境)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輸入輸出的轉化關系決定了產品的功能。因此,在改進產品的設計時,必須考慮產品的對象和環境。產品、用戶和環境之間的交互過程就是產品場景。
不可避免的是,當產品實現其功能時,會凸顯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特性,體現為問題場景。主要展示背景知識及其限制條件,是對設計問題初始狀態的描述。問題場景的描述可以作為設計者思考的起點,引導他們的想法從概括性走向具體性。場景描述只描述了原系統的背景知識和約束條件,并沒有指出對原系統有什么改動。所以場景描述不能直接給出解決方案,問題場景需要轉化成小問題來解決。
2.小問題描述
①問題形式
這種情況可以轉化為兩種形式:“減少問題”和“擴大問題”。“減少問題”就是將問題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限制原系統的變更,盡可能保持系統不變,達到消除系統缺陷,完成改進的目的。“放大問題”就是把問題最大化,不限制原有的制度,允許制度大改。一般來說,解決問題雖然可以取得積極的效果,但不需要對系統本身進行實質性的改變,這樣就容易實現并獲得經濟效益。這里的小問題只考慮“收縮問題”的形式。
②小問題抽取
從問題場景到小問題,場景中給出的冗余元素必須刪除,才能準確反映問題的本質:系統中的沖突。在次要問題中只保留沖突所必需的要素。
TRIZ理論提供STC(Size、Time、Cost)算子的思維方法,即按照三個方向、六個維度,改變大小(s)、作用時間(t)、成本(c)三個因子,即分別逐漸增減三個因子,以增加到最大,減少到最小,直到系統有用的特征出現。由于“收窄問題”通過引入約束來尋找隱藏的沖突從而激化矛盾,因此這種思維方法可以推廣應用到“收窄問題”中,即分別增加和減少場景描述的約束(constraints)來尋找最具影響力的特征。特征的變化產生不同的結果,從而發現沖突。
3.小問題提取步驟
①描述問題場景。
問題場景描述應該簡明扼要,包含全面的信息。一般可以描述產品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系統用途、用戶和環境、工具、工作過程、系統的主要優缺點。
②將約束從問題場景中分離出來。
問題描述中有一些元素,當它們保持不變或變得稍微復雜時,系統所需的功能或特性就會出現。將這些元素列為約束。
③分別對約束條件進行STC分析,縮小問題,突出沖突。
優先選擇對系統變化最小的約束條件,在最大范圍內變化,直到問題失去物理意義,這是約束條件變化的臨界值。
④小問題描述
根據要素描述步驟③中的沖突:沖突要素;由此產生的沖突;通過引入元素消除沖突。
4.TRIZ資源概況
TRIZ有兩種資源: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顯式資源很容易找到,而隱式資源很難使用。分析資源時,盡量找出所有的資源。
5.產品設計資源表
產品設計能夠充分體現產品的綜合質量(即結構性能、技術性能和制造性能),因此產品設計是產品質量的靈魂。產品的先進與落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計質量。
為了幫助產品設計人員在產品設計時更好地發現產品系統中的可用資源,可以采用TRIZ理論中九屏的方法進行資源搜索。九屏法應該用來分析當前系統、子系統和超系統上的各種資源,以及相應的現在、過去和未來的時間尺度。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發現隱藏的資源。然而,由于設計師不容易打破思維定勢,為了充分找到可用的資源,結合TRIZ的產品設計特點和40項發明原理,得出了產品設計資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