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論,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通常會引導人們做三件事:如何克服思維慣性?如何找到正確的問題?以及如何正確解決問題。一般來說,它有一個統一的產品創新路線圖,如圖17所示。
雖然TRIZ理論不能直接解決原有的工程問題,但它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案:通過功能分析→因果鏈分析→技術演化分析→合理剪裁或特征傳遞→制作問題模型,然后用合適的工具進行實驗設計,從而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TRIZ理論在酒醅冷卻系統中的應用:
蒸熟加水后,谷物的溫度為90~100℃,需要快速冷卻。如何既保證冷卻強度,又保證谷物各點溫度均勻,避免破壞谷物結構,是直接決定機械釀造系統是否適用和推廣的關鍵環節。以公司研發的首款仿生釀造機模型為例,經過安裝調試,發現冷卻過程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
1.功能分析
首先,執行特定功能的單元或系統被定義為組件。然后,在組件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技術系統各組件之間的關系和功能,進而分析技術系統中各組件之間的功能,包括有用功能(包括正常功能、不足功能和過多功能)和有害功能。谷物谷物冷卻系統各部件的功能模型用圖形表示,如圖18所示。
2.因果鏈分析
這臺機器的冷卻性能不達標。整個過程中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利用TRIZ理論的因果鏈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濃香型白酒釀造屬于開放式經營。為防止雜菌感染,糧食在生產現場的暴露時間不宜過長。以炎熱天氣為例,降溫時間不應超過25分鐘。同時,該工藝要求冷卻后的谷物顆粒整體溫度必須達到“熱平溫、冷溫13℃”,各點溫度大致平衡,波動不超過1℃。
因此,晶粒的冷卻效果差,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冷卻時間長,晶粒各點溫差大,晶粒溫度與工藝規定的溫度偏差長。現在僅以“冷卻時間過長”為例進行分析,過程如圖20所示。
從圖20可以看出,只有當仿生系統中谷物顆粒的冷卻時間過長時,才會涉及到許多特定的因素。據統計,對“谷物冷卻效果不佳”采用TRIZ的因果鏈分析時,發現了40次問題因素,分類統計如圖21、22所示。
根據因果鏈分析,對原設計的各種成分進行了全面的重新評估和量身定制:自然因素屬于不可改變的項目,工藝因素可以根據工藝的適當控制進行消除,但設備涉及的10個因素各有改進的空間。
最后,對機器的冷卻系統進行了以下改進:調整送風方式、增加板孔密度、增加板鏈寬度、改變風機型號、改進風道、增加風機數量、改進分配器、降低鏈板速度等。在適度控制糟醅水分的情況下,將改進后的機器冷卻效果與人工操作進行對比,其效果如圖2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