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個問題之后,天行健的答案是:如果有更合適的方法論,當然最好;如果沒有,TRIZ無疑是最好的選擇。TRIZ在概念設計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解決發明問題方面。
中國企業自融入國際產品鏈以來,長期處于設計制造的中后端。前端是什么?概念設計。概念設計的最終標志是“手繪設計草圖”。之后,幾乎所有的環節都可以電腦化,甚至自動完成。但在此之前,必須由人來完成。這個領域屬于“思維”的范疇。目前只能靠知識和經驗來完成。有方法引導就好。這個領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明問題”,也可以說是非標準的概念設計問題。
如果不使用TRIZ,可以嘗試:試錯法、頭腦風暴法等。在眾多方法中,TRIZ是唯一形成龐大理論體系的方法,是俄羅斯一年制研究生課程。所以TRIZ是沒有辦法時的最佳選擇,這是這個領域固有的特性造成的。這些年來TRIZ的快速發展也證明了該領域的“相對”有效性。
企業對TRIZ的推廣往往存在兩個極端,這是造成混亂的根本原因。有的企業認為TRIZ方法是常識,非常簡單,可以通過培訓導入;還有的企業認為TRIZ方法是“金點睛”,要解決幾個行業問題才能證明自己。其實這兩種觀點是有偏差的。
在TRIZ的推廣中,客觀合理的目標應該是通過方法的引入,提高研發隊的技術能力和工作效率。第一,快點做,第二,做好。在一個行業中,排名相似的公司往往擁有相似的能力。假設我們給研發隊一個分數,原來的分數是70,現在提高到80,至少在技術維度上有實力超越同級別的競爭對手。在以復雜產品為主的行業中,團隊的實際能力是決定最終排名的關鍵因素。
那么你認為TRIZ會起作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