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貯罐公司的產品貯氣罐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常出現故障,需要緊急搶修,引起用戶的不滿。
1、貯氣罐在運行過程中,經常出現故障,2011年達每月平均45次,而當時公司所有貯氣罐有60只,到2012-2013年,每月平均報修次數為28次,貯氣罐114只。
2、隨著氣體市場競爭加劇,對客戶服務水平的要求提高。
3、過多的報修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4、客戶報修次數較多,影響了客戶服務人員在其他方面的精力投入,過多的報修引起客戶的不滿。
1、減少搶修次數(平均每只貯氣罐每月搶修次數),現在:28/114=0.2456次/只/月,目標:0.08次/只/月。
2、預計經濟效益:(0.2456-0.08)*114*12*880=200000元/年。
3、培訓員工,提高維修水平及客服水平,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某貯罐公司的產品貯氣罐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常出現故障,需要緊急搶修,引起用戶的不滿。天行健管理公司通過開展6SIGMA活動,確定改進項目,成立項目小組,明確改進目標,通過流程圖、因果圖、排列圖、FMEA等手段的綜合分析,找出失效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使緊急搶修次數減至原來的1/3,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提高了顧客滿意度。
一、界定階段
1、搶修成本的構成(表1)

表1
2、選擇項目的意義
①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②減少客戶服務維修費用;
③使客戶的人力資源轉移到客戶服務的較高層次上;
④隨著租賃貯氣罐的增加,公司的業務量也相應增加,客戶服務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加迫切。
二、測量階段
1、巡檢流程(圖2)

圖2
2、客戶報修流程(圖3)

圖3
三、分析階段
1、搶修的因果分析(圖4)

圖4
2、搶修原因的量化分析
為進一步探詢搶修的原因,我們對近年搶修記錄數據進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如下:
①分析搶修與發生時間之間的關系(圖5);

圖5
②分析搶修與缺陷之間的關系(圖6)。

圖6
3、量化分析的結論
①搶修與發生時間沒有明顯的關聯;
②搶修與發生零部件的缺陷類型有明顯的關系,其中:墊片失效、閥門失效、液位計失效、防爆膜失效占據了主要地位,為此就這些零部件進一步做了FMEA分析,以期找出主要薄弱環節。
4、主要零/部件的FMEA分析(表7)

表7
四、改進階段
1、墊片的改進(圖8)

圖8
①針對墊片容易開裂的失效模式,選用了不易開裂的不銹鋼纏繞式墊片,實踐證明:效果顯著;
②法蘭墊片改進后的風險系數由原先的350(見FMEA分析表)降至20。
2、客戶的培訓
①重新修訂培訓手冊,突出維修方面的培訓,增加現場維修的培訓內容;
②利用巡檢間隙,對客戶進行操作和現場維修的培訓,以改變其不良習慣。
3、制定新的巡檢流程(圖9)

圖9
五、控制階段
①將改進措施文件化、制度化;
②現場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活動的開展;
③內部員工的不斷培訓和學習。
1、通過對內部員工的不斷培訓和學習,使所獲成果得以鞏固,將改進措施文件化、制度化,并開展5s活動,使管理更為深化。
2、通過開展6SIGMA活動減少現場緊急搶修,提高了顧客滿意度,增加經濟效益以及提高了企業的整體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