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精益六西格瑪的突破模式,項目通過D(定義)、M(測量)、A(分析)、I(改善)、C(控制)的模式進行持續改進。
1、定義階段(即D階段)
首先對橢球底焊接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往橢球底焊縫單位缺陷數一直徘徊在0.43個/張左右,存在的主要缺陷有:氣孔、夾雜和夾鎢。以往解決這類問題都是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控制產品的焊接質量。而該機械廠的產品焊接工藝早已定型,其優化空間十分狹小,為此決定另辟新徑,采用當今最先進的質量管理工具——精益六西格瑪對橢球底的焊接缺陷進行研究。
精益6σ管理的一大特點是要創建一流的基礎設施,確保項目開展過程中具有足夠的資源。為此組建了項目團隊,制定了團隊章程和運作方式,并請咨詢有關公司對項目黑帶和綠帶進行了四期培訓。
另外在車間內部建立精益6σ學習培訓制度,對車間職工進行培訓,使項目的開展建立在職工對精益6σ有一定的認識基礎之上。這些措施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能充分挖掘出影響焊接質量的關鍵因子,為改進方向提供指導,項目團隊詳細分析了橢球底的焊接流程,其子流程如圖1所示。

2、測量階段(即M階段)
由于本項目關注的是如何降低橢球底焊縫的單位缺陷數,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以及驗證收集的樣本數據量是否充足,采用MiniTab中的U控制圖進行了過程穩定性分析,采用MiniTab 中的泊松分布進行了過程能力分析。結果表明:整個產品焊接過程穩定,但過程能力較低,很有必要進行改善。通過MiniTab對其過程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確定了過程能力穩定受控,并獲得了其歷史過程能力,進一步證明改善的必要性。
3、分析階段(即A階段)
項目小組通過對歷史數據缺陷分布的位置和類別分別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缺陷主要分布在:瓜瓣縱縫、叉型環與瓜瓣環縫、頂蓋與法蘭環縫、瓜瓣與錐段環縫、法蘭與瓜瓣環縫五個位置。產生的主要不良缺陷有:夾雜、氣孔、夾鎢。
對橢球底焊接的各工序又進行了IPO圖分析,對輸入的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進行了分析。根據IPO圖,羅列影響Y值的X因子,采用因果矩陣分析整個焊接流程,全面挖掘影響焊接質量的輸入因素,對挖掘出的因子又進行了過程失效模式(FMEA)。
分析,進一步篩選輸入因素X,最終查找出以下5個主要影響因素:
①X1焊接技能。
通過對各焊工的焊接技能采用缺陷比率的假設檢驗,發現操作者之間的技能水平有顯著差異。同時也能看出人員的技能水平排序。
②X2鎢極—對鎢極分焊縫位置。
國產鎢極和日產鎢極分別進行雙樣本泊松假設檢驗,發現在瓜瓣縱縫、瓜瓣與錐段環縫上,使用國產鎢極和進口鎢極兩者無顯著差異,故認為在這兩條焊縫上鎢極不是關鍵因素。在叉型環與瓜瓣環縫、頂蓋與法蘭環縫、瓜瓣與法蘭環縫上,使用國產鎢極和日產鎢極,兩者有顯著差異,故認為在這三條焊縫上鎢極是關鍵因素。
③X3間隙的調整。
通過假設檢驗發現焊縫間隙的調整和均勻性無顯著差異,故認為間隙的調整不是關鍵因素。
④X4焊接區打磨、工裝夾具的清理。
由于鋁合金的焊接對焊前的清理要求嚴格,故認為是X4 明顯的關鍵因子。
⑤X5濕度。
通過對夏季和其他季節的焊接缺陷進行假如檢驗,發現夏季與春、秋、冬三個季節有顯著差異,故認為夏季濕度是關鍵因素。
4、改善階段(即I階段)
①針對X1焊接技能,改變原來只能對橢球底質量采用一次焊接合格率的粗略評價管理模式,現根據人員的技能水平進行精細分工,并界定焊接權限,制定了詳細的焊工定崗表,建立焊縫質量個人評價體系,營造了人人參與過程控制的氛圍,對質量的評價更加精細。
②X2鎢極。經實際驗證,在叉型環與瓜瓣環縫、頂蓋與法蘭環縫、瓜瓣與法蘭環縫焊接時使用進口鎢極產生的夾鎢缺陷明顯低于使用國產鎢極。
③X4焊接區打磨、工裝夾具的清理。焊前對所用工裝進行清理,避免因表面灰塵、油脂、銹等雜物進入焊縫產生缺陷。對未去包鋁層的零件(如法蘭環縫)采用刮削方式,避免因表面氧化物對焊縫質量的影響。
④X5濕度。在夏季(6、7、8、9月份)焊接區的濕度一直在65%~75%(設計要求小于75%),焊后的單位缺陷比率高達0.34個/張。將夏季焊接的環境濕度值調整到小于65%,但出于對能耗的考慮,不能將該值調整得過低。
5、控制階段(即C階段)
①為了能保證改善效果,對各關鍵因子的改善方案采取了控制措施。將修改后的《定員定崗表》分發到相關部門,由現場檢驗、工藝人員監督,軍代室和質量部門抽查。對焊接人員建立個人質量檔案及評價體系,并以看板的形式公布。
②叉型環與瓜瓣環縫、頂蓋與法蘭環縫、瓜瓣與法蘭環縫焊接時使用進口鎢極,并由使用單位提供相關數據,每年度對供方評價一次,將結果納入《合格供方目錄》。
③將對焊接區打磨、工裝夾具的清理納入工序控制,并經確認。
④將濕度控制納入工藝文件(夏季濕度小于65%)。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改善前的平均缺陷比率為0.43個/張,改善后的平均缺陷比率為0.21個/張。缺陷的減少使得橢球底的返修費用(能耗、物耗、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當前收益2萬余元,預期一年內收益將超過2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