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和一些獨特的方面:
①文化的異同
精益生產的目標是“完美”,和六西格瑪追求近乎完美品質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出身不同。精益制作來自日本文化,六西格瑪來自美國文化。東方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歐美文化則強調管理思想上的專業化。流程制定得很好,執行者只需要遵循流程。
②操作管理模式的異同
這兩種改進方法都是基于PDCA質量循環方法,也是基于整個過程的改進。而精益生產則通過增值動作的不斷積累來完善流程,而六西格瑪則更側重于管理模式的完善,在DMAIC周期下實現最終目標。
③過程輸入的異同
兩者都強調改善不可能一次成功。好的改進應該是一個自我檢查的閉環,這樣才能不斷改進,無限接近最終目標。但是,精益生產采用持續改進策略(Kaizen)。通過不斷提出改善并加以解決,整個團隊朝著既定目標前進,投入成本相對較低。雖然六西格瑪強調在管理層面的突破性進展,但每個DMAIC項目都應該有其突破性成果,這意味著財政投入也很大。
④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問題。
精益生產采用走動管理(GembaWalk)現場發現問題,直接解決。而六西格瑪則強調對問題的量化分析,避免只憑經驗解決問題,同時更好地發現問題的深層隱患和根源。
⑤不同的改進對象
精益生產的敵人是浪費。通過消除過程中的浪費,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效率。六西格瑪,則更注重過程中的變異,通過減少過程波動來優化過程,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產生浪費的方式。
2.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①六西格瑪管理是局部的,而精益生產理論的優勢之一是整個系統過程的管理可以為六西格瑪解決問題提供一個很好的項目框架,引導六西格瑪進行更有價值的改進;
②精益生產依靠專家和人才的獨特經驗直接解決問題,但大多只能局限于現場的簡單問題,而對于復雜問題,精益生產解決方案效率低、膚淺,缺乏知識和結果的規范,容易反彈。六西格瑪管理方法對復雜問題更有效,在控制變異或波動的同時,節約成本,杜絕浪費,在六西格瑪管理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學工具和方法,可以在標準化改進體系中開展一系列活動。
③一個改進項目的成敗不在于發現和解決問題,而在于控制改進后的變化和波動。變異控制的對象是人、機器、材料、方法、測量和環境。在很多情況下,各種先進的思想都在現實中成功實現了。但變差控制不好導致整個系統逐漸偏離軌道,進而導致其他問題的再次出現。六西格瑪控制波動有很多強大的質量工具,可以幫助精益針對生產項目中發現的問題找到更深層次的原因,也可以幫助精益針對生產中已經解決的問題有效控制變差,保護勝利果實;
④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的目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精益生產中分析客戶價值的工具很多,可以為六西格瑪分析提供更真實可靠的依據。
⑤從項目的模式管理、精益生產按照自上而下的模式進行,依靠員工的努力,而六西格瑪管理更注重精英的作用。然而,任何改進項目的成功,甚至是團隊公司的成功,都必須依靠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最高管理層管理人員。精英和普通員工只有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才能用不同的知識解決問題。
3.結論
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與這兩款管理車型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一些獨特的方面。精益生產專注于企業文化的建設,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在工作中有精益的想法,并時刻、隨時、隨地通過各種方式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六西格瑪更注重對數據的無限追求。運用統計學原理,對企業各類工作產生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最終為決策者提供各方面改進的有效證據,使得每一次改進的原因更加具體、清晰、數字化,也給了每一個執行者做每一次改進行動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決心。
精益生產缺乏有效的量化管理處理變異的手段,而六西格瑪管理則是自上而下的CEO項目,過程漫長,成本高昂。雖然成功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很難融入每一個員工。這兩個主要缺陷也使得兩者的結合不可避免。六西格瑪可以為精益生產提供消除變異的成功方法和工具,而精益則可以在六西格瑪管理的漫長過程中提供強大的短期成果,培養企業每一個員工的精益意識,使六西格瑪的事業更加穩固。所以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一個是文化,一個是制度和工具。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將管理這兩種思想結合起來,在各自的優勢領域發揮應有的作用,是大勢所趨。兩者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上一篇:管理創新與精益六西格瑪管理
下一篇:提高戰略執行力的精益六西格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