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進米其林時,實施步驟是分解六西格瑪的DMAIC方法,并進行為期三周的改進活動。第一周的改進活動主要是定義問題,測量問題,得到測量結果和各種數據。然后是為期一周的改進活動,對問題和數據進行分析和改進。然后是為期一周的改進活動,做一些控制工作。三個不同的改善周(均持續一周)各有側重,但lean和六西格瑪方法總是交替使用。
第一周,帶領團隊先收集歷史數據,然后觀察,以便發現一些異常或問題。本周是定義和度量階段,主要是利用歷史數據開展工作。根據以往實施的經驗,一般來說,工作人員在開始收集數據時,由于不知道數據的重要性,收集過程可能會比較草率。因此,在這個階段,改進團隊不僅簡單地使用了歷史數據,還要求整個團隊仔細觀察和驗證這些數據。此時采用精益方法進行觀察,采用六西格瑪的方法進行數字化分析驗證。經過觀察和驗證,通常會發現一些問題:要么數據不準確或不充分,要么根本不需要數據,要么數據與問題完全無關。如果是這樣,就需要用實驗來驗證。
改進團隊發現,這些問題有些可以用普通的六西格瑪工具發現,有些則不行。比如在橡膠輪胎的生產中,會用到大型的混煉設備,其中一個就是秤,用來稱量橡膠和其他成分的重量,然后放入混煉設備中。當改進團隊進行觀察活動時(當然這個時候是有歷史數據的),發現有時候在刻度之前就使用了刻度。當然,如果能得到定期校準,也沒有問題。這個可測量的50公斤的標準用于校準,但改進小組發現,在稱量過輕或過重的物品時,以50公斤為基準進行稱量會造成實際重量的偏差,從而導致輕物品過輕,重物品過重。當然,這也是稱重廠家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通過精益生產中強調的觀察發現的。
另一個以前沒有發現,但通過觀察發現的問題是,一個在這個稱重崗位工作了25年的工人,當他關上門按下按鈕稱重時,一些金屬片被吸進了真空管。因為橡膠沒有覆蓋所有的真空管,金屬片被吸進去,影響了刻度的讀數。工人們說,當他們用鉆頭在金屬板上鉆孔時,他們從來不知道會出現這個問題。這表明真空問題導致了錯誤的讀數。這是一個完全隨機的事件,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會發生。所以改進團隊建議改變鉆孔方式或者使用金屬網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例子說明,沒有觀察活動和團隊合作,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然后改進小組在第二周進行了改進活動,并繼續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時采用了六西格瑪的方法,發現并解決了很多其他問題,回報率下降了2%。
這個例子表明,將精益與六西格瑪集成到精益六西格瑪不僅比單獨使用精益更好,而且比六西格瑪好得多,后者需要工程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