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天然氣生產企業,注冊資本4000萬元,成立于2013年4月9日。其目的是在井流中從原油中分離天然氣,并使天然氣脫水以達到外輸和管道運輸的目的,同時回收天然氣中冷凝的輕烴。
二、分析前的準備
1.建立一個分析團隊。
分析團隊由固定人員和非固定人員組成。固定人員包括:FMEA分析技術員;天然氣安全生產專家;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等等。非固定人員包括:集團技術人員、設備技術管理人員、設備維修技術人員、站長、班長、有經驗的一線員工、外包公司技術人員。
2.確定分析對象
有經驗的員工現場介紹天然氣生產企業的設備設施,包括:設備設施的類型和功能、生產介質的性質和存在形式、生產工藝。通過了解,初步確定了分析對象,同時可以現場拍照,用于培訓課程的開展。
3.收集基本信息
基礎資料收集:站場建設資料、站場竣工驗收報告、設備設施說明書、生產工藝流程圖、生產介質(天然氣)性質說明、存在的風險、應急措施、采取的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案例報告、應急救援演練、安全評價報告、相關作業票、特種設備檢驗記錄等。
4.集體訓練
FMEA分析師將對團隊成員進行FMEA分析方法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介紹FMEA分析原理、流程和應用實例,明確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職責。
三.天然氣生產企業設備設施事業部
根據設備設施現場檢查情況及相關資料,經集團內部討論,將T天然氣生產企業設備設施按功能劃分為采油樹模塊、61立方米罐模塊、注醇橇模塊、加熱節流模塊、高壓分子篩脫水模塊、低溫分離及混合烴回收模塊、混合烴儲罐模塊、外冷系統模塊、往復壓縮機模塊、輔助生產設備模塊、公用工程設備模塊等11個模塊。每個模塊繼續根據其分子功能被分成組件。
表1
四.天然氣生產企業的FMEA分析
設備劃分完成后,根據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對每個設備組件進行分析。以高壓分子篩脫水模塊為例,通過與天然氣生產專家、企業設備技術人員、企業設備管理人員、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企業站長、班組長、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交流討論,最終確定高壓分子篩脫水模塊入口分離罐主要故障為開裂,如表2所示。
表2
五、建議控制措施
根據天然氣生產企業11個模塊的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1.現有的隱患排查制度沒有對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企業大多數員工在進行隱患排查時依靠個人經驗,因此制定了較為完善的隱患排查標準和清單,如表3所示。
表3
2.導致進站分離罐開裂的主要因素是安裝過程中吊裝作業對罐造成的損壞,以及安裝前和投入使用后未進行定期法定檢驗,使用過程中未進行定期檢驗,因此應制定完善的吊裝作業制度和定期檢驗制度。
3.現場人員安全知識和意識較差,且該企業培訓內容簡單,不具有針對性,因此開發了更有針對性的適合該企業的安全風險培訓課程。
做好企業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全面系統地識別危險源,FMEA是一種適合設備設施安全風險分析的分析方法。根據安全風險信息庫制作的隱患排查單具有很好的全面性和實用性。通過培訓,讓各崗位員工在工作中掌握安全風險管理和控制的知識,是企業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根據危險源辨識的結果,制定培訓課程,然后通過與員工溝通確定崗位類別,并制定相應的崗位培訓需求矩陣,根據崗位培訓需求矩陣進行培訓課程的分配,解決了安全培訓內容不完整、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上一篇:FMEA在工廠的實施流程
下一篇:企業實施FMEA目的和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