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控制(SPC)是應用統計方法來評估和監控過程的每個階段。它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和控制,通過分析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并對這些異常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改進措施,從而減少或避免不良品的發生,有效提高產品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是指對組織的管理。因此,“質量”的概念被擴展到所有的管理目標,即“全面質量”。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企業必須滿足三個基本要求,即全過程質量管理、全員質量管理和全企業質量管理。
目前國內大部分企業都采用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誤區,SPC并沒有與全面質量管理完美結合。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完成三個轉變:從只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SPC轉變為全過程使用的SPC;只有質量人員應用統計過程控制改變為所有員工應用統計過程控制;只有SPC在質量部門的應用才會轉變為SPC在整個企業的應用。
二、統計過程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
1.與傳統的根據產出來評價過程的質量控制不同,SPC通過預防和評價來分析質量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然后加以挽救,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企業損失的目的。
2.能夠快速確定員工的最佳工作效率,根據每道工序的生產節拍,確定每道工序的人數和整個生產過程的總人數,使員工的效率最大化。
3.SPC方法可以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后從人、機、料、法、環境、測量等方面找出原因,并根據這些原因確定合適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通過流程圖記錄關鍵工序和質量控制點的產品質量信息,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質量問題,保證生產過程穩定,加強生產過程中質量改進行動的監督管理。
5.利用信息化SPC技術,質量管理員可以將生產過程中檢測到的數據輸入到SPC系統中,系統可以根據設定的數據和管理要求給出相關的管理信號,可以有效避免純人工質量管理的滯后,提高質量管理的效率。
三.統計過程控制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根據來源的不同,影響質量的波動因素可分為六個方面:人、機、料、法、境、測。根據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可分為偶然因素和異常因素。偶然因素造成質量的偶然波動,異常因素造成質量的異常波動。可以說,統計過程控制的本質是區分偶然因素和異常因素。因此,SPC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需要以下幾個步驟:確定生產過程的關鍵質量特征;收集數據;根據分布特點,確定并選擇合適的控制圖;監控生產過程;過程分析和持續改進。上述任何一個環節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統計質量控制技術的失效或低效。
四.統計過程控制在企業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問題
1.企業對SPC缺乏足夠全面的了解。SPC只是一種方法論,不會帶來實際利益。企業只有借助其職能才能創造效益,需要強調的是,過程控制必須在受控狀態的前提下進行。
2.企業對SPC實施的準備工作重視不夠,對SPC理論知識以及如何應用沒有清晰的認識,沒有詳細的實施方案,未能有效總結和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
五、SPC在企業質量管理中應用的幾點建議
1.統計過程控制是一種有效的質量工具。因此,為了實施統計過程控制,企業的高級管理層必須領導企業的所有員工參與統計過程控制的應用。只有所有員工都參與進來,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2.制定詳細的SPC實施計劃,其中應明確SPC實施各階段的內容及相關責任人,為SPC實施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讓參與者各司其職,并對實施情況進行跟蹤分析。
3.相關人員的SPC培訓是SPC實施的重要前提。員工是企業的基因。只有員工對SPC理論有了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將這個工具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4.在SPC實施過程中,由于需要同時使用和計算大量數據,工作量非常大。我們必須及時分析數據,以把握最佳的改進機會。因此,在實施SPC活動時,應使用SPC軟件進行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