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QC七大手法“老七種”
分層法(分類法、分組法)
質量問題的原因很多,來自不同的條件(4M1E)。為了真實反映質量問題的實質性原因和變化規律,需要對大量的綜合統計數據按照不同的數據來源(需要追溯)進行分類,然后進行質量分析。
調查表
一種收集和記錄數據的表格形式,便于統一收集數據并進行統計計算和分析。
帕累托圖
將頻率最高的項目排列到頻率最低的項目-簡單的圖形技術。
柱狀圖
直方圖又稱質量分布圖、矩形圖、柱形圖和頻率表。它是過程質量控制的質量數據分布圖,是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質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圖適用于對大量測量值進行整理和處理,找出它們的統計規律,即分析數據的分布模式,從而推斷它們的總體分布特征。
因果圖
——石川圖、特征圖、分支圖、魚骨圖。
以結果為特征,以原因為因素,用箭頭將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以示因果關系。
檢查圖
也稱為質量管理圖或監控圖。是通過在圖上繪制質量波動的數據,觀察是否超過控制極限,來判斷過程質量是否處于穩定狀態。這種方法是由休哈特于1924年提出的。它應用簡單,效果好,易于掌握。它可以直接監控生產過程,起到保證質量的作用。
相關圖法
相關圖法又稱散點圖法和簡單相關分析法。利用相關圖研究兩種質量特征之間的相關性,是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而常用的方法。相關圖是顯示直角坐標系中兩個變量之間相關性的圖。根據影響質量特性的因素的每對數據,用小點填充在直角坐標圖中,觀察它們之間的關系。
新QC七大手法“新七種”
系統圖
表示質量問題及其組成部分之間關系的樹形圖(倒邏輯因果圖),以明確問題的關鍵點,尋求實現目標的最合適的手段和措施。
關聯圖
用箭頭連接幾個問題和與這些問題相關的極其復雜的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圖表。
方法關聯圖
KJ(川喜田二郎川端康成)——一種用卡片總結和整理語言材料的方法。KJ法的主要方法是將收集到的關于特定主題的觀點、意見、想法等大量語言材料,按照彼此的接近程度,用圖形進行總結歸納。
矩陣圖
從問題的實質出發,找出成對的因素組,分別按行和列排列,顯示成對因素在其交點處的相關程度。
方法——多元思維。
PDPC過程決策程序圖
在規劃階段,系統設計時,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障礙(不滿意的情況或結果),并設計一系列對策,盡可能通向最終目標。
指示圖
箭頭圖,又稱網絡規劃技術,在國內稱為總體規劃法。安排和編制最佳進度計劃并有效實施管理進度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其工具是箭頭圖。
所謂箭頭圖,就是一種“箭頭圖”,按照時間順序和隸屬關系,以網絡的形式展示推進計劃所需的一切工作。一個任務或項目可以分為多個作業,這些作業在生產技術和組織上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箭頭和箭頭圖可以清楚地顯示操作之間的這種依賴和限制。通過箭頭圖,可以找出影響項目進度的關鍵和非關鍵因素,以便統籌協調,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效率和效益。
矩陣數據分析圖表
如果矩陣圖上各元素之間的關系能用數據定量地表示出來,那么結果就能更準確地整理和分析出來。這種可以用數據表示的矩陣圖方法稱為矩陣數據分析法。在QC的七個新工具中,數據矩陣分析是唯一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的方法,但結果仍需要用圖形表示。
矩陣分析的主要方法是主成分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可以從原始數據中獲得許多有用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是將多個變量轉化為幾個綜合變量的多元統計方法。
質量控制的九個步驟介紹
1.挖掘問題2。選擇主題3。追蹤原因。分析數據。提出方法6。選擇對象7。起草行動8。比較結果9。使標準化
一、發現問題
探究問題的方向:
1.這個問題很小,很容易解決
2.小組可以免費解決。
3.有預期的結果(成就感)
4.可以達到實用和實用的目的。
頭腦風暴的原則:
1.不要隨意打斷或批評別人的發言。想說話就等別人說完。
2.歡迎自由奔放的意見。
意見越多越好
4.從別人的觀點中尋求靈感
二.選定的主題
選題原則:彼此認同,短時間內就能做到,不花錢,不用別人支持。
選題方向:團隊合作,提高生產力,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工具:主題選擇評估
三.追查原因
針對問題,通過頭腦風暴,從4M1E找出可能的原因。
工具:魚骨圖(特征因子圖)
四.分析信息
利用QC的七大工具,找出問題的關鍵點,進行分類、整理、編輯,讓團隊成員做出明確的決策。
工具:查表、控制圖、直方圖、特征因子圖、柏拉圖、散點圖、層次法。
動詞 (verb的縮寫)提出方法
關注問題的解決方案,同時設定解決方案的標準,以確定團隊是否有能力解決問題。
工具:魚骨圖(特征因子圖)
不及物動詞選擇對象
1.采用所有員工認為最能發揮的方法。
2.選擇防止復發的方向。
3.對策無副作用,應根據現狀分析選擇對策,回顧如何改進并展示預期效果。
七.起草行動
3W:什么誰什么時候
1.列出每項工作的細節。
2.每個團隊成員都參與討論以達成一致。
3.開始分配任務(平均分配、團隊成員的方向、職位相關)
4.設定完成時間和截止日期。
八.結果比較
1.期間比較(改進之前、期間和之后)
2.特征值比較(質量改進、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3.無形成果對比(意識、能力、信心、責任感、方法運用)
4.基準一致,不要單角度比較。
工具:柏拉圖對段落圖的比較。
九.標準化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材料、設備、產品的操作方法、人工培訓、規程、規范等標準,并有組織、系統、靈活、有效地加以運用,達到經營管理的目的。
1.效果維護
2.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提高效率。
3.技術節約
4.明確的權限和責任易于管理。
5.不好的原因很容易追查。
6.教育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