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特定事物賦值,以表達它們在特定特征(大小、數量等)上的數量關系。)稱為測量。
這個分配過程稱為測量過程。
分配的值稱為測量值或測量數據。
測量過程不僅與被測量的具體事物有關,還與所使用的測量設備和儀器、規定的操作規程、必要的輔助設備和軟件、合格的測量人員等因素有關。所有這些相關因素構成了量測系統。
以上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句話來體現:測量手段量測系統通過測量過程制造測量數據。
短語“制造測量數據”表示測量可以被視為“生產過程”。測量數據是制造的產品,過程和產品的質量有規律地變化。
2.量測系統分析
量測系統由三家美國汽車公司聯合推出。評價量測系統的性能有六個基本指標,即系統的分辨率、偏差、穩定性、重復性、重現性和線性。
3.量測系統
分辨率是測量儀器能有效分辨的最小指示差,是量測系統真實反映被測事物微小差異的能力。
對于刻度測量儀器,分辨率被認為是最小分辨率的一半。例如,水銀溫度計的最小分辨率為0.1℃,其分辨率被認為是0.05℃。測量體溫時,實際體溫為36.51℃和36.52℃,兩者讀數為36.5℃,而36.56℃讀數為36.6℃,即四舍五入。有時可以使用放大鏡等工具來提高分辨率。
對于帶有數字顯示的測量儀器,分辨率是最后一個數字的刻度。比如電子臺秤末端數字的刻度是“G”,所以分辨率是1g。
量測系統必須有足夠的分辨率,分辨率值不大于被測事件標準差的1/10。
量測系統的分辨率不足會影響過程控制的效果,導致錯誤的過程失控。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方面。
圖1
高分辨率情況。假設某君堅持連續25天每天自測一次體溫(數據見表1),并繪制控制圖對體溫變化進行預警和控制。所用溫度計的最小刻度為0.1℃,分辨率為0.05℃。從上面的控制圖可以看出,控制圖沒有異常,體溫得到控制。
低分辨率情況。現在假設這位先生使用的溫度計最小刻度為1℃,分辨率為0.5℃,此時得到的測量值是原始值的四舍五入。數據見表2,重繪控制圖(圖2)。兩張圖都有很多異常,當然是分辨率不夠造成的假異常。仔細觀察控制圖,發現這兩個控制圖的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均小于1℃。分辨率為0.5℃,與要求分辨率值不超過被測物體標準偏差1/10的原則相差甚遠。如此低分辨率測量的數據主要反映的是測量誤差,沒有實際意義。
圖2
4.量測系統
穩定性是指測量儀器保持其測量特性隨時間恒定的能力,可以用以下兩種方式定量表示:
測量特性變化特定量的時間;
測量特定時間段內特性的變化。
穩定性與量測系統的內部特性有關。在考察系統的穩定性時,一定要注意量測系統需要滿足的外部條件。比如有些量測系統對溫度敏感,需要預熱;有些量測系統對電磁波比較敏感,注意不要在儀器附近攜帶手機或其他電磁產品。
量測系統的穩定性只能維持一段時間,然后應該用更高水平的量測系統進行校正或修復。
如前所述,量測系統可以看作是制造數據的生產過程,其產品就是數據。量測系統的穩定性可通過控制圖進行監控。具體操作如下:
1.制作常規控制圖。選擇一個標準零件或標準樣品,定期(1天、1周、1個月)重復測量標準樣品3-5次,收集25次測量數據后,繪制控制圖進行分析(如均值-標準差控制圖)。如果用于分析的控制圖被控制并轉換成控制圖。缺點是繪制控制圖分析時間長,每次修正量測系統,都需要重新繪制控制圖。
2.有時由于測量成本、時間等因素,不適合制作常規控制圖。此時,可以以標準樣品的標稱值為中心線,以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為公差極限,繪制預控圖。這種方法簡單易行。
上一篇:六西格瑪SIPOC圖的使用分析
下一篇:什么是量測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