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是一種基于經驗和原始知識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產品各部分可能出現的失效模式,確定每種失效模式對產品其他部件和功能的影響,從而在實際設計和生產中防范風險。通過持續的評價、驗證和改進以及再驗證,可以不斷改進產品,最終使可靠的產品滿足客戶要求。結構構件更換風險管理的任務是積極、系統地識別、評估和監控項目風險的全過程,使積極計劃最大化,消極影響最小化,確保對所有風險都有明確的行動。
風險識別
首先,根據WBS,從人員、技術、管理、合同、材料、供應商和保證等方面識別每項任務是否存在進度、質量和成本等風險。
第二,參考以往類似新開發結構件的風險分析報告。但由于產品不同,對結構件的要求不同,有時不能完全照搬,需要認真分析,區別對待。
第三,頭腦風暴。你可以打電話給項目相關人員,自由提出任何可能的風險。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構件更換風險有以下五種類型:
(1)技術風險(尺寸變化、性能變化、設計缺陷、工藝缺陷等。);
(2)進度管理風險(工程延期等));
(3)外部風險(供應商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法律法規的變化);
(4)物流風險(庫存和新產品的過渡方式,新產品是否及時供應等。);
(5)成本管理風險(成本超支)。
風險分析
1.定性分析
首先,風險清單中的風險按照后果分為非常嚴重、嚴重和一般程度,一般后果分為對客戶的影響和對生產組裝的影響。在評估過程中優先考慮對用戶的影響。如果兩種影響同時存在,則以嚴重程度高的等級為準。供應商的制造能力和監管風險是非常嚴重的風險;關鍵維度和物流風險是嚴重風險;其余是一般風險。
2.定量分析
決定風險重要性的因素有三個: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發現程度。
風險評估系數等于嚴重程度×發生頻率×檢測程度。
將定性分析的結果進行詳細分類,然后采用主觀評分法,參照評分標準對每種風險的嚴重程度、可檢測性和發生頻率進行評分。對這些新引入的風險項目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將在開發中進行驗證和整改。定量分析結果如下:
通過以上方法,得到風險分析報告。風險評估表顯示,由于供應商變更,共存在7種風險。一個項目的風險評估系數≤ 50,被廣泛接受。四項風險評估系數≥ 51,≤ 100。這些風險項目合理可行,將采取相應的建議措施。兩項風險評估系數均高于100。
因此,要采取的對策是明確的,尺寸對性能的影響需要在驗證中進行驗證,確保尺寸符合驗收標準,質量部門會進行控制和跟蹤。但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必須盡快解決因材料變更而導致的重新注冊。(天行健咨詢一家專注于精益生產管理的管理咨詢公司,六西格瑪管理培訓咨詢和項目輔導)模具正式量產后填寫跟蹤報告,確認RPN值均在50以下,整理風險分析報告,為以后的項目做準備。
采取的措施包括:
(1)與供應商充分溝通,確保供應商熟悉公司的質量標準。圖紙需要公司審核;
(2)通知供應商根據近期訂單數量提前準備庫存;
(3)原材料檢驗部門檢驗零件的外觀和尺寸;
(4)供應商應提供尺寸報告,匹配試驗和功能試驗應通過驗證;
(5)供應商應提供尺寸報告,并對匹配試驗和功能試驗進行驗證;
(6)項目負責論文的財務監控;
(7)新零件和原樣品只有確認一致才能生產;否則,樣品需要由供應商進行調整,并再次發送通過,并保存在質量部門。
醫療器械開發應用的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與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和應用,證明了失效模式和影響分析在醫療器械R&D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在風險評估和防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據分析結果,明確了后續步驟,使項目過程更加清晰,有利于項目管理,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