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介紹了SPC的實施過程以及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統計過程控制
1.1統計過程控制定義
SPC是統計過程控制的簡稱,即統計過程控制,主要是指應用統計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及時監控,科學區分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和異常波動。
從而對生產過程的異常趨勢進行預警,使生產管理人員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恢復過程的穩定性,從而達到改善和控制質量的目的。它是目前緊固件行業應用較為廣泛、較為成功的質量管理方法之一。
1.2程控技術原理
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加工尺寸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人、機器、材料、方法和環境等基本因素的波動引起的。
波動有兩種:隨機波動和異常波動。
隨機波動是偶然原因(必然因素)引起的,對產品質量影響不大,技術上難以消除,經濟上不值得消除。
異常波動是由系統原因(異常因素)引起的。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但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過程控制的目的是消除和避免異常波動,保持過程受控。當過程中只有隨機波動時,過程的質量特征呈現正態分布。
1.3程控實施的重要作用
產品的質量關系到公司的聲譽和生存。
在生產過程中,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如果公司整體檢驗不稱職(或不經濟),隨機檢驗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在這種情況下,運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SPC)對產品的過程質量進行控制,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異常情況,采取措施進行改進,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從而有效控制制造過程,不斷改進提高產品質量。
2.航天緊固件產品的特點
2.1產品類型介紹
公司生產的緊固件產品主要涉及國標、GJB、QJ、HB和企業標準,包括各種等級、材料和強度的各類螺栓、螺母、螺釘、自鎖螺母、鉚釘、墊圈、銷和鎖。
2.2某型高鎖緊螺栓產品關鍵控制點
選擇高鎖緊螺栓作為程控過程控制的研究對象。高鎖螺栓包括螺紋、頭部和光桿,尾部為內六角扳手結構。以某型號鈦合金高鎖螺栓為例,其產品結構圖如圖2-2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產品對光桿的加工質量要求極高,要求表面粗糙度在Ra0.8以上,包括涂層在內的尺寸公差僅為0.025mm,為了給最終的表面涂層留有余量,加工時光桿公差控制在0.014mm以內。為了保證尺寸精度,在加工中采用無心磨削來磨削連桿。
3.SPC在某型高鎖緊螺栓產品中的應用過程
使用程控方法。這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在正式實施之前,應進行詳細的規劃和充分的準備,以確保實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程控一般按以下程序實施:
3.1成立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工作組
成立SPC工作組,明確工作職責。相關人員應包括質量負責人、信息技術人員、質量人員、檢驗人員和生產一線工人。主要職責應包括資源分配、流程實施、信息處理、實施監控、信息維護、周期規劃和節點跟蹤。
3.2對所有員工進行程控培訓
公司質量主管部門要向全體員工講述應用SPC統計過程控制方法對產品質量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使員工意識到應用SPC對產品質量進行思想控制的重要性;
組織質量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學習SPC的基本原理、控制圖的選擇、標繪點的方法、控制界限的計算、過程能力指數的計算等應用技術;
對現場操作人員進行程控知識培訓,重點是控制圖的計算和繪制、判別標準的應用等。通過培訓,員工可以提高對9PC理論的理解,深刻理解應用SPC控制程序的重要性和SPC必備的理論知識,為SPC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3確定程控關鍵變量的原則
不是所有的過程都是用SPC統計方法控制的,需要根據不同的要求來確定。但一般原則如下:
對產品的性能、精度、壽命、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影響的零件的關鍵特性和重要特性;
圖紙中給出的關鍵和重要特征;
頻繁故障的質量特征;
對下一道工序影響較大的質量特征;
顧客明確要求的過程等。
本次選擇某型號鈦合金高鎖緊螺栓光桿作為磨削過程中的控制對象。
3.4選擇合適的控制圖
根據控制點的性質選擇控制圖。對于連續測量的質量特征值,如長度、重量、強度等計量數據,應選用均值-極差控制圖(—R圖)和均值-標準差控制圖(—S圖);
對于不連續的質量特征值,如不合格品數量、不合格品和鑄件缺陷數量,應選擇不合格品率控制圖(P圖)、不合格品數控圖(PN圖)、不合格品數控圖(C圖)和單位不合格控制圖(U圖)。
由于該控制點的對象是某型號鈦合金高鎖緊螺栓光桿磨削過程的尺寸控制,因此選用均值-極差控制圖。
3.5檢查測量系統。
測量系統的受控狀態和精度對SPC數據的真實性和正確性至關重要,否則會影響SPC數據的準確性,導致浪費甚至誤導。
SPC過程的測量系統必須嚴格分析和檢查。對于某型號鈦合金高鎖緊螺栓的光桿測量,檢查SPC千分尺和SPC控制系統,確保合格有效。
3.6收集控制圖數據
每個控制點至少收集25組數據,每組5-10個數據,并制作控制圖進行分析。大多數生產過程在第一次采集數據時,往往會有異常點和異常因素,處于不穩定狀態。
非統計控制的異常點必須消除,非穩態過程必須調整到穩態。只有檢查后處于統計控制狀態的控制圖才能用于過程控制。
3.7確定過程能力指數
控制圖控制后,計算過程能力指數。過程能力指數是指通過比較過程能力與過程目標,即過程滿足產品質量標準(產品、規格和公差)的程度,定量描述的數值。一般表示為CP或cpk。
Cp=T/6σ=(USL-LSL)/6σ
其中t為技術犬的耐受范圍,USL和LSL分別為上、下控制線,σ為質量特征分布的群體標準差。經計算,某型號鈦合金高鎖緊螺栓光桿加工能力指數CPK為1.83。
根據過程能力的評價標準,過程能力過高,可以適當考慮放松特征波動的控制,以保證質量,降低質量成本。
或者CP CPK越大,加工能力越足,產品的加工質量越高。但此時對設備、原材料、操作人員的要求越高,加工成本也就越高。因此,一個過程的CP的價值取決于需求和可能性,或者客戶的要求。
4.程控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1不同人群的數據不能混在一起。
如果材料發生變化,控制圖的異常點會比以前多。比如用兩臺設備加工的特點,削弱了控制圖對異常檢測的靈敏度,控制圖上的點全部集中在中心線C區域,會導致控制界限過寬的現象。
4.2注意單側公差的控制特點
對于這些特征值,如平行度、垂直度、圓度、跳動等。,只指定了單側標準,無法確定其范圍和中心。此時,質量特性分布中心和標準極限之間的距離決定了過程能力的大小。
4.3取樣時,要求連續取樣。
不連續采樣容易造成樣品內部差異大,樣品之間差異小,在此基礎上確定的控制限較寬,削弱了控制圖對異常檢測的靈敏度,不易反映生產過程中的變化。
4.4應根據控制特性的要求,提高測量系統的精度。
系統精度不足引起的測量誤差會導致控制圖上出現周期波。
4.5質量配送中心應與標準中心一致。
控制圖第一步獲得初步數據后,需要對質量處理中心進行調整。當用于分析的擴展控制圖的控制極限轉化為控制圖的控制極限時,質量配送中心將偏離標準中心,這將增加不合格品率,降低過程能力CPK。
5.總結
由于使用環境的特殊性,航天緊固件產品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通過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理論和統計技術SPC來控制過程,以確保產品質量。
上一篇:FMEA失效模式分析的推進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