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產品相關的文件和標準:
產品的改進提高了功能和性能,使其更適合客戶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但由于原結構、材料和工藝的改變,需要系統地審查相關圖紙和技術文件,并完成相應的變更。同時,必須重新審視與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的兼容性。必要時,應得到顧客的認可和供應商的承諾。
與過程相關的文件和標準:
流程改進減少了不必要的延誤,使路線更加合理高效;或者添加必要的控制以使誤差更小并且質量更可靠。改進后新的工作步驟和方法。會改變各過程之間原有的順序和銜接。同時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工作習慣。如何正確理解新工藝,嚴格遵守新的工作程序,正確處理各種接口關系,成為各有關地區、部門和人員面臨的新問題。因此,需要根據改進后的流程重新建立流程圖,重新定義每一步活動,重新確定流程圖的SIPOC關系。最后,在此基礎上生成控制計劃,建立相應的質量記錄和數據庫。
一、控制計劃
不同類型的項目,控制計劃的內容會有所不同。產品控制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1.識別信息:
產品/零件的名稱、編號、類型和責任部門;
2.流程要求:
制造工藝/操作路線、使用的設備(名稱、編號)、工裝等。;
3.控制要求:
產品質量特性(Y)、過程控制特性(X)、相應的公差、采用的測量和評價技術、評價準則、測量儀器、數據樣本量、檢測頻率或時間間隔等。;
4.措施要求:
響應計劃規定了發生異常時為避免不合格而應采取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二、質量記錄
根據控制計劃的要求建立質量記錄,其作用是:
1.驗證產品/過程是否滿足控制計劃的要求。
2.為找出不合格原因提供依據。
為了確保質量記錄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應注意記錄內容和格式的設計。記錄表應:
信息完整,意思明確,填寫方便,簡潔實用。考慮到現場記錄儀可能存在的概念錯誤、計算錯誤或疏忽,應盡可能使用檢測儀表或控制設備上顯示的原始讀數,以方便復檢。質量記錄可采用書面、電子、數據庫等形式。
在管理過程中,為確保控制程序的嚴格執行,應設計一系列信息傳遞或物理交接的形式,以確保相關部門之間的接口清晰、正確。
三.管理標準化
規范有序的管理是實現六西格瑪的基本保證。我們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符合ISO9000標準的質量體系。
四.操作標準化
標準化也適用于制造過程中的作業管理。項目成果只有形成標準的生產方式,才有實際意義。由于操作者習慣不同,動作不規范,同類產品的質量特性往往差異較大。這種差異使控制要求“走樣”,影響改善效果的穩定性。如何控制這種差異?標準化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途徑。
它根據能達到最佳效果的工作模式,為每道工序編制標準化的作業表。詳細描述制造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為每個操作員提供相同的操作動作信息。保證不管是哪個人,每次都重復同樣的動作。標準化的操作使操作者養成一致的習慣。從而避免了對加工產品一致性的不良影響。同時可以有效防止因操作行為不當而導致的錯誤。
標準化適用于許多流程,如產品更換、文件報告、可視化管理、倉儲等等。通常項目組在保證一致性的同時,也會注意制作的節奏。因此,標準化作業表不僅要規定最簡單的動作,還要以秒為單位標明每項作業占用的時間和生產單位的位置,還要標明更新日期和負責人員的簽名。
根據許多企業的經驗,在生產現場實施標準化作業有以下優點:
1、能保證質量;
2.可以保證進程的節拍;
3.合理使用機械設備;
4.去掉不必要的步驟,動作可以更簡單;
5.減少違章作業,防止事故,確保安全;
6.使工具和材料更容易找到;
7.很容易發現異常。
下一篇:中層經理的六西格瑪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