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智能和六西格瑪的本質都是用數據說話,只是側重點不同。
①分析智能強調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充分挖掘企業業務數據的價值,為業務改進提供有力清晰的決策依據,避免“拍腦袋”和經驗主義;
② 六西格瑪著眼于減少過程的波動,使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特性得到改善并穩定在較高的水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六西格瑪還需要利用高效的數理統計方法對企業的運營數據進行分析,以確定影響過程或產品質量特性波動的因素,但除此之外,六西格瑪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企業制度的改革,這就需要企業從管理制度、企業文化、激勵機制、人員安排等方面進行巨大的變革和調整。
分析智能是量化分析和管理方法在企業現有管理體系上的實現,而六西格瑪則是在推廣量化分析方法時,為企業實現更深層次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變革。
理想情況下,如果企業能夠完全實現管理制度和文化的變革,那么六西格瑪的實施應該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是,企業管理制度和文化的改變,絕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尤其是對于大多數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的國內企業來說,制度和文化因素導致的六西格瑪失敗風險不可低估,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
2.就數據分析而言,分析智能與六西格瑪的區別在于分析智能的應用范圍更廣。
目前,在實施六西格瑪的企業中,定量方法的應用領域基本局限于與產品和服務質量直接相關的數據分析,而涉及經營分析的案例非常少。但是對于分析智能應用來說,質量提升和業務研究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從廣義上講,分析智能的應用范圍可以涵蓋企業通過數據分析提高決策能力所需的方方面面。
3.分析智能法應用適應性更強,投資更少。
六西格瑪的實施需要企業業務流程中各部門的全力配合,涉及SIPOC中的各個環節;然而,分析智能方法的應用沒有這些限制。對于不同的方法,其應用主題可以是一個業務人員,一個部門,也可以是多個部門的跨部門應用。企業在這些方法上投入的資源會少很多,靈活很多。
4.長遠來看,分析智能能為企業六西格瑪的導入和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體現在:
①分析智能幫助員工培養和增強用數據說話的意識,避免“拍腦袋”和經驗主義。
為六西格瑪的實施打下客觀基礎,避免六西格瑪引入時員工對六西格瑪的不適應和抵觸。
②分析智能促進了企業業務的量化,可以為六西格瑪的導入和實施預留足夠的數據資源。
六西格瑪的企業實現需要基于數據分析業務流程。沒有足夠的業務數據,六西格瑪將無法進行,數據準備通常需要數年時間。目前我國企業的普遍情況是:數據少,因為企業大部分經營指標沒有量化管理;量化指標不夠詳細和實用,達不到六西格瑪“尋找影響進程的重要因素”的要求。以機械行業為例,典型的情況是,所有的數據都只是對機械的故障(結果)的記錄,而可能導致機械這些故障的數據卻很少。這些都導致六西格瑪未能成功實現或進一步推廣。分析智能中質量統計的方法已經涵蓋了六西格瑪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企業可以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量化業務,積累高質量的業務數據,為未來六西格瑪的實施做準備。
③分析智能有助于將六西格瑪擴展到企業質量管理之外的其他領域。
分析智能方法的應用不僅僅局限于企業質量管理領域,還涵蓋了市場調研、銷售分析、財務管理、營銷策劃、人力資源等諸多領域。分析智能方法的應用有助于六西格瑪擴展到這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