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全面質量管理與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績效模式等新的管理工具和理念有什么關系呢?
①全面質量管理是這些管理方法和理念存在和發展的理論基礎。
全面質量管理提出的“全面質量”概念、持續改進和質量需要全體員工參與的思想,為后來的ISO質量管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此外,在包括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管理和零缺陷在內的質量理論中,還可以找到PDCA質量環、七種質量工具和全面質量管理中關注顧客滿意度。此外,卓越績效模式強調對企業整體經營績效和質量的關注,這也是從全面質量管理發展而來的。因此,沒有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就不會有新的質量觀念和手段。
②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是全面質量管理的創新和發展。
它們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但只是全面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同時,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是全面質量管理具體應用和實施的載體。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取得長期成功的管理方法”,但全面質量管理的成功實施必須以完善的管理體系為基礎。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采用ISO系列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過ISO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企業可以形成適合自身情況的穩定的組織結構、過程和資源,從而為企業有效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提供保障;通過卓越績效模型,將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具體化、組織化,為企業持續追求卓越提供了可實施的管理框架和具體要求。此外,通過零缺陷的引入,可以幫助企業制定和分解合理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而六西格瑪能以項目管理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持續改進的有效方法,具有直觀、可量化的客觀評價手段;此外,SPC、DOE等統計技術為企業了解現狀、制定目標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使決策更加科學。這些管理方法和理念是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根本保證。
質量認證、六西格瑪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績效模式等管理工具和理念,在內涵上仍然是TQM,但在具體實施上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不同的側重點。它們是TQM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補充和升華。所以無論是推廣卓越績效模式,開展六西格瑪管理,還是引入零缺陷活動等。,它始終圍繞著全面質量管理。
2.注重形式,更注重實效
目前,許多企業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主要表現為:
(1)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斷章取義,一知半解。
沒有深刻理解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和本質。一些企業誤以為全面質量管理就是對產品的全檢,還停留在單純檢驗的操作層面,導致質量問題層出不窮,反復出現,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有些企業認為全面質量管理就是學會排列圖和因果圖,學會統計控制就夠了。結果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和科學的規劃,羅列了大量的圖表和報告,沒有觸及實質性的問題,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收效甚微,最終一事無成。
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實際效果,實際操作中“兩張皮”現象嚴重。
有的企業只講全面質量管理,寫在文件里,說一套做一套。先進的科學理論不能有效地指導實踐。不練好內功,甚至為了拿個榮譽證書在工作中作弊,把質量管理活動當成“面子工程”,就不能真正發揮全面質量管理的作用。一些企業在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中急功近利,不扎扎實實做好基礎工作。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是積極尋找原因,而是一味否定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進而尋找新的“質量萬能鑰匙”,只能是“打水漂”。
企業通過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水平,調整經濟結構,走質量效益型道路,可以達到擴大出口,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目的,這也是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必然需要。因此,我們說全面質量管理不僅不合時宜,而且在當前必須大力推廣和實施。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的六西格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