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連續(xù)數據監(jiān)測,統(tǒng)計過程控制(SPC)一般用于六西格瑪控制階段,經常使用控制圖。控制圖是監(jiān)控過程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監(jiān)控過程,快速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異常波動。人們對質量波動有如下理解:
1.一個過程中有很多波動同時存在,不可避免;
2.每一類波動的發(fā)生都是隨機的:有時是隱蔽的,有時是大的,有時是小的,有時是負的,所以是必然的。
預測的趨勢影響過程的輸出質量特性;
3.質量特性有波動是正常的,而“無波動”是測量儀器的虛假現(xiàn)象或分辨率低造成的;
4.消除波動是不可能的,但減少波動是可能的。
任何過程的管理和操作都是將波動限制在允許范圍內,超出允許范圍盡量減少波動或及時上報;遲報會造成損失,這是失職。
為了進一步了解波動的來源并減少波動,人們將過程波動的原因分為兩類:
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其中,偶然原因,簡稱偶然原因;非正常原因,也稱為可查明原因,簡稱不同原因。國家標準常規(guī)控制圖(GB/T 4091-2001)對此有詳細解釋。
二、控制圖的要素
數據點(按時間順序排列)可以是連續(xù)數據,也可以是離散數據。每個數據點可以代表一個單獨的測量值(如完成每個合同所用的時間),也可以是樣本的一個子組統(tǒng)計量(如表示一組產品的平均值或每批貨物的不良率)。
中心線(center line, CL)通常指的就是樣本的平均值(不過,趨勢圖上有時標明的是中位數而不是平均值)。
控制界限[control limits,上控制限(UCL)或下控制限(LCL)]標識數據超出了正常波動的界限。以統(tǒng)計慣例,它們畫在距平均值大約3倍標準差之處。具體如上圖所示。
上一篇:六西格瑪改進階段需要關注那些問題
下一篇:六西格瑪控制階段需要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