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瑪管理學與其他質量管理方法的一個本質區別在于,它更強調事實和數據。評估階段的工作是收集關于產品或過程的現狀的數據,從而使量化管理成為可能。評估階段是六西格瑪管理分析的基礎,其主要任務是根據第一階段定義的客戶需求,評估企業目前做得怎么樣,未來會做得怎么樣。它把客戶服務作為建立更有效的評價體系的出發點,是績效評價的核心。評估階段旨在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果,工作中應注意兩個關鍵點:
①比較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評估公司當前業務流程的績效;
②通過識別公司業務流程的優勢和劣勢數據,可以得出有效的評價結論。
根據顧客要求的滿足程度,準確評價公司的業績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有助于建立內部評估機制,跟蹤流程績效變化,做出敏捷響應,為六西格瑪管理積累數據;
②根據這些評價得到的數據,安排六西格瑪管理工作的重點和資源配置,使企業在工藝設計或工藝改進方案上的投入獲得更大的收益;
③根據準確的過程績效評價,選擇最佳的改進策略,從而使企業對顧客的承諾和能力相適應。
評估階段的第一步是根據確定的客戶需求,準確評估每個工作流程的績效,建立指標體系,評估關鍵產品或服務的特性。企業行為績效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
①當前和近期過程性能的評價;
②評估按要求設置的生產流程或服務流程的生產能力或服務能力,確定每個流程的西格瑪水平,以便在流程之間進行比較。
公司業績和客戶需求有差距的地方就是可以進行評估的地方。只有評估公司當前和近期的過程績效,找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與顧客需求之間的差距,才能確定關鍵的改進活動。通過對流程的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的評估,給每個流程一個相對準確的西格瑪值,就可以知道哪個流程有更大的改進機會和空間,可以投入主要精力進行改進,并且會取得更好的改進效果,哪些流程應該在適當的時候放棄。其實這是對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的評估。
有效的過程評價要有可操作性好的評價量定義和數據收集來支撐。沒有一個好的可操作性的評價量定義,或者收集的數據很亂,很難做好評價。評價量的選擇標準有兩個,即有用性和可行性。通過定義其可操作性,所有人都可以根據評價對象或觀察對象的明確描述進行操作和評價。
數據收集是建立業務績效標準的基礎,從而判斷當前流程運行是否良好。在實施具體的數據收集之前,有必要制定一個完整的數據收集計劃,這樣可以避免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走很多彎路。數據收集計劃詳細規定了誰將執行數據收集、收集哪些數據、數據收集的方式、何時收集以及如何收集。數據收集要考慮數據類型、評價精度、樣本量、評價間隔、評價周期以及如何記錄數據。分析所有收集到的數據將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資源。因此,從可用數據總體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進行抽樣分析,是提高評價效率最常用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多少數據取決于兩個因素:樣本的代表性和樣本的隨機性。當抽樣能夠準確反映總體特征時,抽樣就是代表性抽樣。樣本的代表性是改進小組首先考慮的問題。改進小組成員應盡可能多地列出樣本應處理的問題,并協商如何收集樣本,以確保能收集到更符合實際情況的樣本。抽樣時,樣本的隨機性是使樣本更好地反映總體情況的重要保證。樣本的抽樣必須是隨機的,否則基于樣本的結論就會嚴重偏離。一般來說,只要數據沒有人為偏倚,樣本越多,評價結果的準確性越高。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收集數據,都要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檢驗,確保抽樣方案和評價定義工作按計劃進行,并根據檢驗結果隨時修正評價結果,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