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建立內部審計質量工作體系或審計手冊
內部審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從2014年開始,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一把手獨掌審計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內審的獨立性。再者,對審計工作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優化和完善審計項目質量控制措施。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提出“內部審計部門應采用一種程序來監督和評價項目質量的總體有效性”。
二是根據六西格瑪管理流程,按照定義、測量、分析、改進、控制五個階段的要求,梳理了審計項目工作流程。
1.定義階段
首先明確需求,尋找浪費或變異,以所有審核員為需求分析主體進行需求分析。二是對組織戰略和資源進行分析,通過梳理相關內部審計制度和行業相關制度,找出差距和問題。第三,確定項目,通過以上分析,確定審計項目的關鍵質量特性。
2.測量階段
首先,定義流程特征。這種優化只針對一般的、流行的審計項目流程。第二,衡量流程現狀,通過現有的流程圖分析現有的數據和流程,找出潛在的問題,如流程冗余或不足,審計完成沒有時限,分工不明確等。三是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定義階段的關鍵質量特性,通過集體討論等方式確定關鍵指標。,審計質量較好的單位通過對標方法進行改進。
3.分析階段
首先,分析流程,找出浪費或變異的來源。通過所有審計人員的自查,發現審計項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二是確定流程和關鍵投入因素。針對發現的問題,制定具體的項目審計階段、流程、詳細流程、控制措施、標準和工具。
4.改進階段
首先,提出優化方案;二是制定改進計劃。準備審計工作流程指南。包括具體的審計項目流程、控制標準、控制措施和工具指南。《指引》經過多次論證,征求了所有審核人員的可行性分析意見,并進行了試運行,根據試運行結果進行了反饋和改進。
5.控制階段
一是建立操作規范,實施過程控制,實施和推廣使用上述過程制定的物料;二是驗證執行結果;三是對實施結果進行總結,并逐步細化指標,全面落實到日常工作考核中,確保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根據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優化和改進。
將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瑪管理中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融入到審計項目的流程優化中,為審計項目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通過項目流程的優化,一是既提高了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又使審計人員變被動執行為主動思考;二是為審計人員提供工作執行標準和考核依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警作用;三是使審計項目流程流暢,便于新員工學習;第四,通過考核指標的設置,有利于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第五,為審計人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如果能將精益六西格瑪管理納入企業文化建設。通過文化建設,每個審核員都能形成習慣,自覺按照lean 六西格瑪工作。審計過程將進一步實現自我控制和強化,不斷為提高審計質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