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羅拉和柯達相繼倒下,標志著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目的的傳統六西格瑪的死亡。摩托羅拉發明了六西格瑪,柯達在1992年開始實現六西格瑪(六西格瑪五年前才發明)。這兩家企業經營狀況比較困難,不能說這兩家名企經營不善或者對六西格瑪了解不深。
在工業經濟時代,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巨人。摩托羅拉是芯片制造和電子通信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僅在移動通信領域就擁有超過17,000項專利。柯達在膠片時代占據了全球2/3的市場份額,并于1975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擁有超過1萬項技術專利。這兩家企業在以互聯網革命為開端的新經濟時代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摩托羅拉和柯達的衰落,不僅僅是其技術創新的滯后,更是其忽視消費者體驗的必然。摩托羅拉曾經在經營困難的時候發明并實踐過六西格瑪管理。這種管理創新帶領摩托羅拉成功走出商業低谷,并遍布全球,但六西格瑪最終未能拯救摩托羅拉。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創新已經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和管理上,更要建立在商業模式甚至消費者體驗上。
毫無疑問,在大數據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對企業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成本甚至品牌優勢,已經讓位于創新優勢。本質上,如果企業未能洞察未來,為消費者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意想不到的消費體驗,再好的品牌,再好的成本控制,也很可能一夜之間成為昨日黃花,很快被消費者遺忘。
另一方面,以摩托羅拉、柯達為代表的六西格瑪實施企業,90%以上的六西格瑪定位為解決具體問題的基礎管理工具和方法;或者用于過程優化的工具;最多是新產品開發的輔助工具。六西格瑪企業中最常見的實施方式是由中層骨干掌握,他們選擇企業運營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用上百種基于項目的方法來解決。大多數企業主都沒有意識到,當然也看不到六西格瑪給企業發展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創新水平僅限于企業中層和技術技能水平,這是傳統六西格瑪的命運。試想一下,一個企業的中層已經被培養成了解決問題的專家,成為了自己圈子里的武林高手,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和老板層仍然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來決定企業的戰略和方向。這就好比一艘船的船長雙目失明,堅持指揮船駛向一座冰川,而船上的水手都身懷絕技。那又怎樣?可以大膽預測,三五年之內,六西格瑪必然會走QCC的老路。一方面黑帶綠帶會滿天飛;另一方面,企業傾銷的步伐也不會因為企業在執行六西格瑪,每個員工都是黑帶而絲毫減緩。
要想在大數據時代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戰役中發揮重要甚至決定性的作用,傳統六西格瑪必須進行顛覆性創新,而戰略六西格瑪是新經濟時代企業可控起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