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的不同文化根源
精益生產和六西格瑪管理都是力求完美的管理文化,但兩者也有區別:六西格瑪管理文化孕育自西方國家,而精益生產則來自東方的日本。日本歷來非常重視集體力量,是一個注重團結合作的國家。因此,精益生產非常注重群體的重要性,強調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由于日本資源相對短缺,精益生產更注重成本控制,以減少或消除浪費。而西方思想中的邏輯性比較強,也非常重視專業化水平。所以六西格瑪管理文化更注重流程的整體邏輯和人員、工具的專業化程度。
2.管理思想的不同內涵
六西格瑪管理追求提高流程的科學性和適用性,注重事前規劃。在采取行動之前,有必要找出問題的根源。無論是生產部門還是銷售、R&D、客服等輔助部門。、六西格瑪可以用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管理問題,而精益生產則采用客戶驅動生產,保證及時供應,消除庫存和浪費。也就是說,精益生產強調確保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最高效、最快速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3.對財務影響的不同理解。
六西格瑪管理強調解決財務影響。在選題時,需要用帕累托方法確定效益最好的項目優先開發。減少或消除浪費,降低成本,精益生產對財務效果的作用往往可以通過數據表現出來,但這些數據并沒有經過科學嚴謹的研究分析,對財務效果的真實貢獻值缺乏更有說服力的支持。
4.不同的戰略起點
六西格瑪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方法起源于質量管理。它非常重視顧客的需求,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更多地使用質量管理的理念和工具。精益生產旨在縮短交付周期、消除浪費和降低成本。首先是確定價值,然后剔除無價值的活動。
5.過程改進的不同方式
雖然這兩種管理方法都強調改進過程的連續性和長期性,強調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而是需要不斷地分析、設計和改進過程,但它們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六西格瑪,資金和人力成本投入更傾向于注重改善的突破,短時間內就能看到很大的成效。而精益生產的投入往往是不必要的,它強調的是循序漸進的持續改進。
6.研究和分析方法不同
精益生產往往更注重現場,員工需要有很強的現場處置能力,能夠隨機應變,及時發現現場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相比較而言,六西格瑪管理 方法一般需要靠人收集數據,使用統計學方法和工具,量化記錄指標進行研究分析,反復驗證決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不再靠經驗和直覺做出判斷。用于更多的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普通人會覺得六西格瑪管理 方法更復雜。
7.不同的關注
六西格瑪追求穩定,關注過程中的波動點,非常重視消除項目推進過程中的變異和波動。精益生產側重于消除浪費,關注于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及時與客戶一起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其實這兩個焦點的目標都是價值。
8.不同的訓練
兩者都非常注重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因為員工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主體。六西格瑪管理一般要求對管理人員和高管進行系統教育,在項目開始前安排參與者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和統計學方法工具,突出專家的作用。而精益生產則是“在工作中學習”,主要依靠員工在工作中自主學習和掌握經驗技能,而不是系統學習。
9.不同的實施者
兩者適合實施的主體是不同的。部分中國企業沒有系統的管理機制和生產流程,應該首先實施精益生產,優化流程。對于已經實現或接近精益生產的企業,可以分步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比如從3適馬開始,一步步推進到六西格瑪級。
下一篇:六西格瑪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