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它由定義測量內容、收集測量數據、分析影響因素、改善影響因素、測量分析和決策五部分組成。模型中的每一步都有一系列相關的方法工具支持,解決了軟件企業在斬斷生命時缺乏理論方法支持的問題。
根據該模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目標,利用SIPOC或帕累托圖來確定關鍵問題。用因果圖等建立問題的相關因素和項目改進任務書。將度量過程與六西格瑪方法結合起來,建立收集度量數據的過程,進而評估軟件過程能力的成熟度;通過收集的數據分析問題的影響因素,分離噪音,找出問題的原因;改進問題,判斷過程穩定性和歸因原因,判斷現有過程的過程能力成熟度,比較改進結果;最后,控制。
一.基于六西格瑪設計的軟件需求過程模型
當流程改進活動不能為企業質量取得大的進步,持續改進活動無法停止時,就需要打破原有流程重新設計,以軟件需求工程為例,將六西格瑪設計引入其中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
圖2
它圍繞六西格瑪設計的IDDOV流程,以客戶需求的實現為中心,利用六西格瑪設計的工具,一步一步的細化,最終將用戶的需求轉化為需求文檔,為后續階段的軟件開發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二.基于六西格瑪設計的軟件過程度量實例
為了解決代碼缺陷率的問題,某企業成立了一個過程改進小組,按照上面提到的軟件過程模型中的過程來進行具體的過程改進活動。首先找到缺陷注入階段,在這個階段重點提高代碼缺陷率。
圖3
從圖3可以看出,編碼階段是缺陷注入的主要階段,其次是設計階段。
過程改進小組還統計編碼階段的缺陷數據(相關記錄包括原因分析)。圖4是編碼階段缺陷的C統計圖。從圖4可以看出,編碼過程是不受控制的。
圖4
然后對歷史數據進行整理,找到編碼階段缺陷產生原因的相關報道并進行總結,得出編碼階段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有:邏輯問題;標準變化;界面設計問題;理解問題和一致性問題。發現統計編碼階段缺陷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邏輯誤解和標準問題,如圖5所示。
根據80-20定律,流程改進小組將重點糾正方向鎖定為兩個問題:邏輯問題和標準變更。
標準變更問題由許多原因組成,超出了軟件組織開發團隊的控制范圍。因此,流程改進小組將流程的關鍵因素鎖定為邏輯問題。圖5是改進的C控制圖。
圖5
從圖5可以看出,代碼過程得到了控制,缺陷率水平大大降低(從20。每千行代碼1個缺陷到每千行代碼14.02個缺陷),并且已經制度化。
三.項目摘要
根據軟件企業的特點,結合六西格瑪,提出了軟件過程的度t過程和軟件需求過程模型。為了解決軟件質量控制問題,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獲得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1.對六西格瑪在軟件過程質量管理中應用的研究,是對六西格瑪應用的重要補充,為方法在軟件過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提供了解決方案,尤其是六西格瑪設計在軟件需求過程中的應用,為現有過程的持續改進提供了一套更加科學的理論支持。
2.六西格瑪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工具來支持軟件企業過程改進中的過程管理體系,讓實施者有個依據方法;科學分析現有流程數據,持續改進企業現有流程。從開發底層進行再設計可以更好地開展過程改進活動,因此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上一篇:六西格瑪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施
下一篇: 六西格瑪理論在企業競爭戰略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