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創始人菲根堡姆在《綜合質量管理》一書中對綜合質量管理的定義是:為了考慮市場研究、設計、制造和售后服務,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開發質量、維護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個有效的體系。日本企業界對綜合質量管理的定義是:企業組織各部門和全體人員,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控制影響整個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各種因素,以最經濟的方式生產客戶滿意的產品。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體員工參與為基礎,實現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使客戶滿意,使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受益。TQM思想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三個原則:客戶導向和團隊合作原則。
六西格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從綜合質量管理方法演變為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進和優化技術,并提供了一系列適合設計、生產和服務的新產品開發工具。然后與全球化、產品服務、電子商務等攜手并進,成為世界上追求卓越的企業最重要的戰略措施。六西格瑪已逐漸發展成為以客戶為主體確定企業戰略目標和產品開發設計的標準,追求質量管理理念的可持續進步。
六西格瑪是基于許多常用的統計過程控制工具和TQM。它通過更嚴格的統計分析和提供更嚴格的問題解決方案(DMAIC)來改進這個過程。這種方法可以保證令人滿意的效果,更好的質量和更高的效率。所有傳統的質量管理工具,如SPC、MSA、FMEA、QFD,都是實現六西格瑪不可或缺的工具。對一些企業來說,這樣的決定往往是生存的決定。要么減少錯誤,要么在市場競爭中消亡。與傳統的質量方法不同,六西格瑪只能拯救企業,它還可以實際幫助集團企業提高生產盈余。
TQM關注不相關過程的單獨操作改進。因此,在許多質量工作中,需要多年時間來改進某一過程的所有操作;六西格瑪項目關注一個過程的所有操作過程。
我們介紹了企業不選擇TQM和六西格瑪的原因。在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競爭力方面,過程改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大多數企業選擇六西格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