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時的設備能耗過高,會增加成本。
該公司主要生產設備為5噸.3噸.1噸模鍛錘和3噸.1噸自由鍛錘,用于壓縮空氣作動力。因鍛錘基本為70年代產品,存在效率低.缺點多、能耗大等諸多問題,尤其比同規模的其它廠家高2倍以上。同一臺3噸的模鍛錘,其他廠家可以用26立方風正常生產,而鍛造公司則需要兩臺40立方風泵供風。
2.歷史包袱沉重,財政負擔沉重。
在鍛件生產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存在大量積壓和隱性虧損:
①產品潛虧掛帳469.9萬元;
②3年以上貨款無法收回的420.6萬元;
③應收賬款要不來掛帳25.6萬元;
④物資工具一年內積壓存貨408.7萬元;
⑤貨物被下料后對方拒收造成材料積壓59,000元;
⑥有帳物資128.7萬元,并記128.7萬元;
此外,還存在管理問題,掛帳10.7萬元。
以上7個項目累計累計累計潛虧1470萬元,年度支出占用費近百萬元。
3.人員配備不合理,工作效率低。
2013年度鍛壓公司266名,其中正式員工207名,長期雇用54名,臨時聘用人員5名。企業歷史上有一種怪異的現象:生產一線作業基本是雇傭工(大多為農工),正式員工大多處于輔助崗位。導致副職人員多,分工過細,如氣焊、電焊工分設,工具保管.工裝保管分設,司機班4臺車有8個司機,一個小空壓站竟然配了15個人,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
4.產品質量差導致了劣質成本的增加。
現已在其它廠家采用摩擦壓機.熱模鍛.高能量螺旋壓力機等精密鍛造的情況下,A鍛造公司仍采用鍛錘生產,自然而然,產品質量缺乏競爭力,再加上技術管理不力,經常由于加熱.不適當的操作造成鍛件多孔.坑大.錯位.彎頸缺肉等缺陷,產品返修率和廢品率都很高。若支柱產品--曲軸不合格品率高達5%以上,單該項目就造成每年50多萬元的廢品損失。
鑒于以上問題,天行健專家顧問決定分解任務指標,并先后建立了“降低曲軸淬火裂紋”、“降低法蘭盤缺陷率”、“提高2500T生產線利用率”、“加強管理.提高電能利用率”.《降低潤滑油消耗》.《降低電液錘失效率》等22個六西格瑪項目。每個項目小組根據企業和市場實際情況,按照六西格瑪管理的方法和思路,認真地對所在項目進行實施。
伴隨著各方面工作的不斷完善,六西格瑪經營管理的一系列改革也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