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證產品質量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不是傳統的“質量越高,成本越高”和“質量就是貴”的質量成本。根據傳統的質量成本理論,為了維持或提高質量水平,避免過大的失效成本,必須付出一定的預防和保障成本,存在一個最優質量成本點,使總質量成本最小。總質量成本的最低點也是產品質量水平的一個理想點。當這個點的合格率穩定時,企業的利潤最大。據相關數據顯示,達到3 西格瑪質量水平的企業質量成本占銷售額的21% ~ 30%,但達到4 西格瑪、5 西格瑪、1六西格瑪質量水平的企業數據分別為16% ~ 20%、11% ~ 15%。為什么隨著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質量費用在銷售中的比重可以不斷降低?有三種可能的原因:
①隨著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質量損失減少;
②企業可以大大降低控制成本,如根據統計要求適當降低成品質量抽檢頻率;
③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產品的銷量和產量不斷增加,企業的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會降低,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
2.質量的判斷標準應從滿足技術標準轉變為滿足客戶需求。
傳統的質量成本理論只關注企業,沒有考慮市場對企業的影響,產品質量對消費者使用成本和生產效率的影響,產品質量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只把尋求質量成本和總成本的最佳契合點作為理想的質量管理模式。根據傳統的質量成本模型,最優質量水平是僅從企業內部考慮的最經濟的質量水平,不一定是市場評價的最佳質量水平。導致允許有缺陷的產品投放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雖然可能符合技術標準,但最終會成為“合格廢品”。關注客戶的聲音是六西格瑪的精髓之一。因此,劣勢成本理論以顧客為中心,綜合考慮顧客和企業的利益,既維護了企業的利益,又關注了顧客的利益,通過使顧客獲得更多的利益,使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劣質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使顧客以最小的顧客成本獲得最大的顧客價值,從而提高顧客滿意度,這往往決定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3.質量成本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的顯性成本,還包括工作過程中的缺陷造成的損失,尤其是隱性成本。
①隨著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質量損失隨之減少;
②企業能夠大幅度地減少控制成本,如按照統計要求適當減少產成品的質量抽檢頻次;
③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產品銷售量和產量不斷增長,企業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會降低,從而使單位產品成本下降。
隱性成本包括:花費在不滿意客戶身上的時間成本、延遲交貨的罰金、錯誤發票導致的額外成本、單據延遲、庫存積壓、因緊急訂單導致的超額付款等。這些隱性的成本損失比顯性的要大得多,但往往不為人知。正因為如此,在劣質成本模型中明確提出了間接劣質成本的隱性成本。雖然很難通過常規的質量成本評價體系來衡量這種成本,但通過劣質成本分析,相關人員可以通過現有的成本數據看到潛在的和隱藏的問題,分析過程的每個環節和操作,判斷其有效性和增值性,從而減少無效消耗,這無疑為降低質量成本指明了思路和途徑,是對傳統質量成本理論的突破和完善。
上一篇:企業實施六西格瑪管理的建議及對策
下一篇:六西格瑪蘊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