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瑪方法是當今世界流行的一種全新的質量管理模式。摩托羅拉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使用它。在采用這種模式后的五年中,摩托羅拉的產品質量提高了10倍,并于1988年獲得了首屆Malcolm Baldrige國家質量獎。1995年,美國開始引進并全力推廣六西格瑪模型。六西格瑪方法徹底改變了美國企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決定了公司運營的遺傳密碼(DNA)。六西格瑪方法已經成為中國所有企業的最佳運營生產方式。
2.六西格瑪的統計意義
傳統的控制技術是在正負三西格瑪區間內選取控制極限,現在我們為了提高精度,在正負六西格瑪區間內選取控制極限。所以初學者往往認為六西格瑪只是對傳統控制技術的改進。其實并不是。當作業的準確度呈幾何級數增長時,我們可以認為它發生了質的變化,是一種新的質量管理技術。對于一個固定的容差范圍,西格瑪的倍數越高,生產的誤差率越低,生產的精度越高,六西格瑪代表接近完美水平的優秀品質。
具體數據如下:
1σ=690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2σ=3080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3σ=6680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4σ=621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5σ=230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6σ=3.4次失誤/百萬次操作
六西格瑪最了不起的是把質量水平從“百分比”衡量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十億分之一”。這是因為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過去“可接受的質量水平”的概念已經不再適用,現代生產過程要求近乎完美的質量水平。
3.六西格瑪的正態分布表
天行健管理顧問指出,如果參考正態分布表,會發現正負六西格瑪范圍內的預期不合格率應為0.002ppm (2ppb,即2ppb)。兩者的區別是因為假設生產過程的均值可以有正負1.5 西格瑪的偏差,正態分布落在均值4.5 西格瑪之外的概率正好是3.4ppm,與六西格瑪相比,三西格瑪的傳統質量標準是99.73%,甚至沒有任何偏差。如果生產過程是由一系列步驟組成的,那么這個過程的總合格率就是每個步驟合格率的乘積。
舉個例子,一個由10個步驟組成的生產流程,如果每個步驟都達到3 西格瑪的質量水平,即合格率為99.73%,那么流程結束時一百萬個產品中就有26674個不合格品!現代生產流程的復雜性決定了生產流程遠不止10步,所以采用六西格瑪勢在必行,公司需要六西格瑪才能生存。
下一篇:六西格瑪管理與其他管理方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