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完善。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近年來企業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中國企業聯合會2004年初的全國企業管理調查顯示,24.84%的企業尚未改制,29.41%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尚未改制,29.41%的企業正在改制中。即使企業已經改制,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的比例仍然過大,達到56.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達到6.64%。
2.企業組織結構創新滯后,模式單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仍有56.2%的企業,無視產品、市場、規模等內外部因素發生變化的客觀情況,仍采用以前的直線職能制組織形式。組織層級多、領導機制僵化、信息傳遞不及時的現象依然普遍。戰略聯盟、虛擬企業、供應鏈管理等涉及企業間關系的組織形式在中國企業中很少使用。只有13.06%的企業實施了戰略聯盟,6.61%的企業采用了虛擬經營,11.97%的企業實施了供應鏈管理。
3.企業對員工自身發展重視不夠,員工素質不容樂觀。
以人為本的一個重要含義是將企業發展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即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兼顧員工發展,盡可能考慮員工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實現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的“雙贏”格局。這也是中國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軟肋。調查顯示,僅有15.98%的企業有員工職業發展規劃,并能按計劃正常實施;42.21%的企業有與經營戰略相結合的人力資源規劃,并能按照規劃正常實施。這說明,目前企業管理仍然是以經營目標為主,而對個人目標考慮較少,兩者都不夠。
4.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過渡的階段。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靠經驗指揮,許多問題由“一把手”決定。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隨意性很大,質量管理標準不高,制度規范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根本無章可循。
5.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
調查顯示,高達51.36%的企業認為自己只是在初步形成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主要表現為:一是經營者收入水平低;第二,運營商和員工的收入差距不大??偨浝硎杖氲陀诼毠て骄杖?倍的企業占48.94%。第三,在運營商的收入結構中,長期收入占比過低。只有14.52%的高層管理者有長期激勵收入(股票、股票期權、虛擬股權等。).
6.企業管理整體信息化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和應用深度還非常有限。調查顯示,除財務管理(48.67%)和庫存管理(28.67%)中應用信息網絡技術的比例相對較大外,企業在經營決策、研發、采購管理、制造管理、營銷管理和電子商務中應用信息網絡技術的比例均未超過20%。只有12.27%的企業在所有經營管理中應用信息網絡技術。
7.主導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質量低,品牌知名度低。
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企業R&D投入低,技術創新能力差。缺乏品牌建設,調查顯示,R&D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低于1%的企業占49.77%,占1% ~ 3%的企業占30.08%,超過5%的企業僅占6.92%。只有3.46%的企業主導產品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15.28%的企業主導產品核心技術仍低于國內平均水平,只有3.94%的企業產品為國際名牌產品,而沒有品牌、只有代工企業的企業占25.66%。中國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水平在3 西格瑪左右,服務流程和交易流程還更低。
綜上所述,中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較低,實施六西格瑪管理需要一定的基礎。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引入六西格瑪需要在加強基礎管理方面補課,所以任務會更艱巨,路會更長。只有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跟上世界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
上一篇:六西格瑪黑帶如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