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時間的成本很高,但似乎沒人在乎。事實上,花費的時間被簡單地記錄為(進入)成本,因為獲得質量必須付出的代價。過多的返修和返工必然導致質量下降。“其實那個時候質量和浪費是混為一談的。其實質量差只是浪費的一種形式,最終產品的質量降低主要與質量標準有關,與返工無關。
應該說這兩個工具都是建立在增加客戶價值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基礎上的。六西格瑪通過CTQ分析客戶,了解客戶需求;精益通過分析客戶獲得價值的來源,構建價值流,追求價值流的創造過程,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其實六西格瑪的核心是找出“什么讓乘客不滿意?”從而保持乘客的長期滿意度;精益就是尋找“什么讓乘客更滿意?”(從優秀到優秀),從而保持公司對客戶的長期吸引力,所以這兩個工具的核心和本質是一致的,殊途同歸。
精益生產注重減少浪費,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非增值環節,從而降低成本,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節流方法”。在產品成本降低的同時,企業可以向客戶提供利潤或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使客戶獲得更多的讓渡價值,同時會帶動客戶產生新的更多的需求或創造新的客戶,從而為企業進一步“開源”。
六西格瑪通過精簡流程,控制流程變異,可以在流程中消除產品的質量變異,也可以節約成本。事實上,根據《質量免費》:“質量是免費的……花錢買的是非質量的東西,即工作一開始做得不對就必須采取的一切補救措施。”所以“質量不僅是免費的,還是真正的搖錢樹。由于這項工作一開始就做對了,因此沒有返工而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將計入會計報表中的‘利潤’一欄。”所以六西格瑪也是一個“開源節流”并重的有效工具,質量偏差或缺陷小,意味著客戶對產品質量的滿意度會提高,也意味著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會提高。在客戶的影響鏈中,影響力的增加還可以進一步導致客戶或利潤的增加(當需求超過生產供給或造成短缺時,價格就會上漲)。因此,最終我們發現“精益”和“六西格瑪”方法在滿足公司總體目標方面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