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量成本的角度六西格瑪。按照傳統的質量成本概念;在質量改進過程中,質量成本[損失成本(內部+外部)和預防成本之和]最低,質量水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適當。
從六西格瑪的角度,認為質量差錯率越小,質量水平越好。預防成本曲線會下移,如下圖所示。隨著質量水平的提高,從4σ到6σ水平,損失成本在下降,預防和識別成本也在下降(曲線下移)。降低總質量成本的最好方法是降低劣質質量成本(COPQ),如圖1所示。
圖1 劣質成本
六西格瑪項目的重點是實現客戶滿意的目標,同時,實現最佳的財務貢獻,使劣質成本最小化。在實際管理中,在許多質量成本項目中,只考慮明顯的項目。就像冰山一樣,只是冰山一角。如浪費、費用申報、返工/返修、測試和檢驗費用(不合格原因分析)、客戶投訴、退貨等。其總量約占圖書總量的5% ~ 10%,銷售額的4% ~ 5%。冰山下面是大部分,占總運營成本的15% ~ 20%,包括:加班過多、上門服務支出過多、單據延誤、對現狀跟進不足、報價或結算不正確、銷售訂單完成不正確、不必要的快遞、人員流動過多、客戶賠償備用金(保險)等。這些成本大多不直接計入資產負債表的損益表中。這些真實的“隱藏”成本在圖2的水平面以下,這被稱為劣質成本(COPQ)。
圖2 劣質成本示意圖
六西格瑪項目組要以劣質成本作為解決問題和分析的目標進行干預。如果方法得當,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找到問題的原因,即消除或降低成本背后的因素。
團隊應該先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再去處理,或者至少營造一個員工愿意認真提問的環境。比如假設原材料廢品率高的原因是操作人員培訓不足、生產設備老化或檢驗設備不良,那么一味的“準備”工人或班組長是沒有用的。
總之,劣勢成本的概念有助于我們選擇或定義六西格瑪項目。因為理想的改進項目必須是:
節約成本的潛力;
目標很重要;
客戶最關心的問題;
與關鍵過程輸出變量(KPOV)等相關的問題。
如果項目組能根據劣質成本項目及其金額做出排列圖,然后做出改善優先級,是非常有效的,當然也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在初始階段,團隊可能會選擇其中一個目標項目,例如現場返工,然后收集這個項目的數據,以估計劣質成本的實際金額。
第二,合規成本
質量成本按其性質可分為合規成本和非合規成本。
所謂合規成本,是指在當前流程中沒有任何麻煩的情況下,完成客戶所有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不合規成本是當前流程失敗造成的損失。合規成本:包括預防成本和評估成本(預檢查和預防);不合規成本:包括鑒定成本(找出失敗原因)+失敗成本(內部-外部)。合規成本,有時稱為“維持現狀的成本”,不合規成本自然屬于劣質成本。
因此,從合規成本和非合規成本的角度尋求和識別六西格瑪改進機會和項目是非常重要的。結合經典的PAF(預防、識別和失效)模型,給出了圖3的成本模型。
圖3 成本模型
六西格瑪管理,要降低運營資源成本,就要降低違規成本和合規成本。合規成本由增值部分和非增值部分組成。通過有效的手段,找出增值的部分,進行改進。消除所謂的隱藏工廠,從而降低成本。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實施質量成本分析,明確質量改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