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為過程模型
行為是產品原理設計的概念過程。產品功能行為的實現往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總行為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子行為,這是一個由一系列子行為組成的網絡模型。如下圖所示:
輸入可分為有益輸入和有害輸入,應盡可能避免有害輸入,以實現可靠的功能輸出。
2.行為過程的子行為約束
行為的生成是將行為按照物理效應、化學效應或生物效應進行分解,使前后子行為兼容。在總行為過程中,每個子行為應滿足以下條件:
①有相應的驅動輸入,并能滿足相關約束。
②子行為的功能輸出滿足設計要求,并能滿足相關約束。
③沒有明顯的有害輸入,如果有,必須采取措施。
任何子行為都必須滿足物理原理,這是相應物理原理成立的條件,才能產生相應的物理現象和行為。
3.生成子行為的一般步驟
如果子行為不能滿足約束條件,那么應該設計一個子行為來滿足這些條件。
基于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得到生成子行為的步驟:
①生成子行為,其功能輸出滿足分解功能任務得到的相應子功能,其輸出功能約束滿足相應子功能約束。如果子行為符合這個原則,這個行為就是輸出行為。
②對于每個輸出子行為,判斷驅動輸入需求是否直接由工作環境提供,是否能滿足相應的約束條件,如果是,則子行為直接跳轉到步驟④,不需要內部子行為;如果沒有,則需要一個或幾個內部子行為來根據工作原理庫生成合適的內部子行為。
③對新生成的內部子行為重復步驟②,繼續步驟①和②,直到整個行為過程的初始驅動輸入可以直接由工作環境提供。
④檢查生成的行為過程,確定是否為嚴重有害輸入,如果是,應用新的子行為消除或減少有害影響,或者重新生成新的行為過程避免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