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發現,石化行業的連續流程屬性最契合數字化的深入改造,有著先天的空間和優勢。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煤/焦制氣裝置在國內率先實現了6個首次:首次通過全專業全過程的數字化交付,正向建模形成數字工廠;首次實現數字工廠與物理工廠的同步建設、同步交付;首次規定了對數字化交付的管理和業務標準;首次從滿足建設單位應用的角度出發,對數字化交付的內容和數據標準進行了完善、細化和明確(包括工廠對象分類細化、模型信息完善、交付屬性擴展、交付文檔關聯等);首次實現基于建設單位提供的工作平臺,設計方、施工方無縫銜接,協同開展管道施工管理和工作實施,形成一套完整的管道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首次實現工程公司和建設單位共同完成行業執行細則。
然而,調研中也發現,由于多種因素,目前石化企業數字化工廠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盡管石化企業每天都在不斷地產生海量的數據,但大部分企業由于并未采用數字化技術,導致這些寶貴的數據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有50%以上的石化企業仍缺乏數字化戰略和轉型路線圖。在年收入達到50億~250億美元、經營特種化工產品(特種化學品、涂料、塑料和復合材料)的化工企業中,有2/3的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早期階段。技術合作商甄選、工廠老舊設備升級、架構搭建成本高、專業數字化人才缺乏等困難仍然是困擾因素。
一是數字化工廠的定義目前沒有統一定論,缺少行業層面關于數字化工廠建設的指導性規范或者文件。各個企業對數字化工廠的概念比較模糊,對于數字化工廠的應用目標及方向欠缺自己的想法,數字化工廠整體建設內容和目標期望比較模糊。
二是企業管理層對數字化的認識不同,導致各個單位數字化建設的投入不一樣,涉及到資金投入與效益回報的平衡關系,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數字化工廠建設投入相對傳統的信息化建設要大得多,而且影響其投入與產出的衡量因素較多,加大了推進的難度。
三是相關業務沒有專門的主管領導或主管領導由其他業務領導兼職,導致企業領導不了解數字化工廠的情況。專業人員的業務能力不足,缺少集信息化、工藝等業務能力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
四是由于數字化工廠的專業性較強,企業在一開始選擇數字化平臺的技術路線上可能會走彎路,產生不必要的費用。
五是已建成投產的工廠,由于前期規劃、設計對數字化應用考慮不全面,出現后期改造難度大、成本高的情況。工廠老舊設備進行改造面臨基礎條件的限制,投入也比較大。
六是企業間缺少深度協同,各廠商的標準、規范不統一,進一步增加了數據采集的難度。企業要求設計單位采用業主方生產運營期的編碼進行設計工作有困難,設計階段的材料編碼與生產運營時期材料編碼不能在設計單位的數字化平臺上自動對照。
七是設備生產廠家對數字化建設的投入較少,設備采購時無法提供相應的模型,尤其是進口設備難度更大,大機組等大型關鍵設備數字化交付深度不夠。
八是核心軟件技術被外國公司壟斷,存在卡脖子問題。
九是示范企業的經驗難以推廣。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惠生集團中國惠生工程公司、中國天辰工程公司、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中煤蒙大公司等在數字化交付及數字化工廠建設方面走在了全行業前列,但由于分屬不同的企業集團,他們的經驗做法難以在行業全面推廣。
1.結合石化行業“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通過政府、企業和專業機構,借助行業協會的優勢,聘請專家指導和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工廠定制,打造數字化標桿示范企業,樹立一批數字化建設標桿企業和項目。
2.建立行業數字化建設、運營規范及交付標準,為企業與供應商提供未來數字化建設及發展導向。
3.建立企業協作機制,在已實現數字化的企業之間建設跨專業、跨學科的共享數據及成果,打通數據流轉壁壘,實現一數一源、數圖同歸,為數字一體化管理服務平臺提供基礎。
4.優化企業數字化運營,包括工程數字資產管理、工藝優化模擬、安全生產管理、設備運維管理、生產計劃優化、生產操作優化、大數據應用等,從比較容易完成和效益相對容易體現的環節入手,提升企業實現數字化的信心。
5.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鞏固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局部內容填平補齊,優化升級,提高應用效果。同時,對各系統之間存在的異構平臺進行優化,確保各系統間的信息傳遞易用好用。
6.鼓勵企業利用先進控制技術大數據分析應用等,逐步實現工藝流程模擬、先進過程控制、壓縮機控制優化、蒸汽平衡優化、物料能源平衡這些能帶來切實經濟效益的過程先期數字化,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實現以智養智,以數養數。
7.堅持結果和問題導向,按照“兩化”融合管理要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向一切沒有價值的工作開刀,向一切提升價值的工作傾斜,堅持數據驅動和技術引領,按照業務數字化、數字數據化、數據資產化的原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人、事、物的互聯互通。
8.加大基礎建設投資,開展孤島治理。包括:梳理業務端到全流程,打破部門間壁壘,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縮短和優化流程;建設數據中心等標準化數據池,打通數據鏈路,讓數據動起來;登錄治理:利用工作平臺進行系統集成,單點登錄,所有系統一次登錄;新建系統從源頭做好頂層設計、避免孤島問題,管理和技術雙管齊下。